本报讯 (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王都君) 9月9日,安阳市召开“聚焦‘两高四着力’聚力‘五个强市’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在会上详细介绍了安阳以打造殷墟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为核心,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据发布,202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8497.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9.13亿元;今年1-8月,接待游客7123.63万人次、旅游收入620.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和12.6%,文旅产业正在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局长刘洁华表示,近年来安阳将文旅产业纳入千亿级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已连续三年高规格召开全市文旅发展大会,并出台《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设立旅游要素提升专班,围绕“畅行、美味、文创、美宿、乐游、演艺、入境游”等多环节全面发力。两年间,新增规上文旅企业33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19家,A级景区总数目前已达到57家。
在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展示方面,安阳表现突出。殷墟博物馆、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等重要文化地标陆续建成开放;实景演出《洹溯・大邑商》和新编豫剧《妇好》广受好评;研学旅游尤为亮眼,今年1-8月接待研学游客超过205万人次,“有文化,必安阳”的品牌形象逐渐深入人心。
夜间经济也成为安阳文旅新增长点。“洹河夜游”“点亮殷墟”和“博物馆夜游”等项目有效带动消费,仓巷街、县前街等街区汇聚浓厚烟火气。乡村旅游同步发展,“红旗渠人家”民宿品牌已建成72家精品项目,“中国画谷”石板岩今年游客突破700万人次,道口古镇美食线路入选国家级旅游精品。
此外,安阳通过举办滑翔伞世界杯(中国站)、安阳马拉松等大型赛事,自2024年以来吸引参与和消费人次超80万,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
在公共服务与文化惠民方面,安阳持续加大投入。市图书馆新馆、105座甲骨文书屋相继开放,14处空间被评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580个乡村文化合作社成功举办“四季村晚”超千场,“彰德夜校”公益培训覆盖百万人次。非遗保护工作也取得新突破,新增市级非遗项目75项,滑县荣获“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随着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汉字》国际巡展等活动的连续举办,以及首个海外甲骨文书屋在马来西亚落成,“到中国旅游必到殷墟”已成为许多海内外游客的共识。
未来,安阳将继续聚焦殷墟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建设,深化文旅文创融合,加快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