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长恨歌》《赳赳大秦》等21部精品旅游演艺演出近3.6万场次,接待游客超1600万人次,西安演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近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其中提到陕西表现不俗的旅游演艺市场。
跟着演出游陕西,已成为海内外游客到陕旅游的时尚选择。《长恨歌》《驼铃传奇》《延安保育院》《延安十三年》《无界·长安》等演艺项目持续火爆,成为陕西“留客”、提高旅游收入的重要引擎。
经典塑品牌,观众常看常新
山为幕布,天作背景,陕西华清宫景区内,当“明皇”与“贵妃”会于鹊桥之上时,现场3000余名观众爆发出持久的掌声。“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自2006年推出以来,演出场次超6500场,接待观众约1290万人次。”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骊山的布景、兵变时的火海、可升降的舞台……我们每年都会对演出进行更新,在叙事主线不变的情况下精益求精,力求让观众有常看常新的感受。”
云端,“杨玉环”身披霓裳飘然而至;湖中,机械舞台托出宫殿飞檐;山上,璀璨灯光仿若满天繁星……在李杨故事的发生地回观千年,这便是《长恨歌》带给人们的独到体验。为更好地服务广大游客,《长恨歌》不仅开启每晚四场连演模式,还推出了金秋观演特惠活动,在绵绵秋夜点亮游客心底温柔的长安情结。
在延安保育院剧场内,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以战时托孤的故事为蓝本,每日演出3场,成为行走的红色历史教科书;在金延安景区,大型红色沉浸式歌舞剧《延安十三年》融合街区行进式表演与舞台表演,让游客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旅游演艺中实现革命圣地深度游。
《延安保育院》于2011年首演,并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我们将持续优化提升《延安保育院》项目,策划‘情景演绎+观众互动’沉浸式体验活动,推出‘唱不完的信天游、唱不尽的红歌情、说不完的红故事’活动。”陕西旅游集团延安唐乐宫总经理助理黑乐乐说。
“作为国内最早探索‘文旅+演艺’模式的企业之一,陕西旅游集团已成功推出20余个大型演艺项目,形成了起步早、标准高、效益好、类型全的特色,锤炼出一批立得住、演得久、传得开的精品力作。”陕西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冰表示,将继续聚焦文旅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与输出创新,不断增强陕西文旅的辐射力、影响力。
新作频诞生,市场不断扩容
在陕西临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门前的老丰阁影院,江苏游客李倩雯和朋友一起观看《兵马俑奇妙夜》XR体验剧,戴上VR眼镜、骑上“战马”,跟随故事主角“壹秦EAST.QIN”在深夜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展开一段惊险刺激的冒险之旅。
《兵马俑奇妙夜》XR体验剧于今年7月中旬正式推出,依托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文物数字化、XR虚拟现实等技术,为观众打造一场独一无二的视听盛宴。故事主角“壹秦EAST.QIN”在深夜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意外邂逅苏醒的将军俑和跪射俑,三人一同穿越回秦朝,展开一段惊险刺激的冒险之旅。“观众只需佩戴头显设备,配合虚拟骑乘运动平台,即可享受全方位沉浸式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临潼区六合演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罗园园说。
近年来,临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艺之都建设,加快布局“旅游+演艺文化”新业态,沉浸式文旅项目不断涌现。除了久演不衰的《长恨歌》《12·12》《玄境长生殿》之外,《无界·长安》《复活的军团》《再现·秦皇铁书》《大秦帝国铁鹰锐士》《和天下》等旅游演艺项目不断推出,让广大游客的文化陕西之旅更有看头、更具获得感。
《无界·长安》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界限,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巧妙交织,让观众在欣赏演出的过程中感受到时空的无界。该项目将秦腔、皮影、木偶等非遗与前沿科技相融合,将传统文化与新媒介、新技术、新艺术形式相结合,自2024年2月开启驻场演出以来备受好评。在2024年“跟着演出游陕西”暨文娱演艺产业链推进大会上,《无界·长安》入选“10个最具吸引力旅游演艺项目”。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从为文旅演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服务支持、为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四个方面发力,推动文旅演艺产业做大做强。”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本报记者 秦 毅)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