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元9月10日消息(记者王颖实习记者左皓心)青砖黛瓦映古巷,三国风云入梦来。在四川广元,有着“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的昭化古城,正以厚重的历史底蕴与鲜活的文旅体验,吸引着八方游客。这座坐落于蜀道之上的千年古城,不仅完整留存着三国时期的历史印记,更通过文化挖掘与创新表达,让古朴与现代在此交融共生,成为游客触摸历史、感知文化的“活化石”。
昭化古城(央广网记者王颖摄)
古蜀道上的“三国记忆”从历史遗迹到文化坐标
漫步昭化古城,每一处遗迹都在诉说着三国故事。作为蜀道上保存最完好的三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三国演义》中“马超大战葭萌关”的发生地。
“敬侯祠是必来的点位,这里是昭化三国文化的核心见证。”昭化古城讲解员李菲红指着祠内的碑刻介绍,除了敬侯祠,古城核心区的县衙、考棚、文庙、城楼等六处景点,共同构成了三国文化的“体验矩阵”——在县衙,游客可直观了解古代地方行政建制;在考棚,能通过场景还原感受古代科举考试的严格;而登上城楼,远眺嘉陵江与白龙江交汇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蜀道战略要地风貌尽收眼底。
更令人称奇的是古城内的昭化汉城博物馆。这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是古代粮仓、聪灵书院(后改名龙门书院),如今馆藏6000余件文物,以汉代墓葬文化为核心。“凤凰对鸣砖、车马陵阙砖是馆内的‘镇馆之宝’,仅在昭化古城出土,在汉代墓葬文化中十分少见。”李菲红说,博物馆不仅填补了游客对汉代历史认知的空白,更与三国文化形成“历史链条”,让游客能清晰看到从汉到三国的文化传承脉络。
昭化古城“考棚”(央广网记者王颖摄)
文旅融合破题让千年古城“潮”起来
“我们的核心定位是建设‘三国名城,蜀道昭化’,目标是创建‘蜀道三国世界级文旅景区’。”蜀道三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蒲化平表示,昭化古城的文旅发展,始终围绕“让历史活起来”这一核心,通过多元业态与创新体验,打破游客对“古城=静态观光”的刻板印象。
在古城内,省级非遗“雷鹏评书”是人气打卡项目。说书人以生动的语调、传神的动作,将“张飞夜战马超”“费祎辅政”等三国故事娓娓道来,台下游客听得入迷,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比起看书,听评书更有代入感,好像真的看到了当年的场景。”来自成都的游客王女士说,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她对三国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多元文化共生解锁古城“新打开方式”
除了三国文化与汉代文化,昭化古城还藏着更多“文化彩蛋”。在古城的非遗手作体验区,游客可以亲手制作蜀绣、木雕等传统手工艺品,近距离接触川北地区的民俗文化。
如今,随着文旅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昭化古城已从单一的“历史观光地”,转型为集文化体验、研学旅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文旅目的地。
千年历史与现代生活在此交融。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展现历史的魅力与时代的活力。
(来源:央广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