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翻开《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宁海的山水画卷便徐徐展开。这座位于浙东的城市,依山傍海,坐拥“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独特地貌,北倚天台山东首,南临海湾,同时融汇了山的隽秀与海的浩渺。
位于天台山余脉的千米高山——望海岗,恰如造物主布置的观景台。走进山间,登高极目,可见远处海天相连的无限风光,海风袭来之时,山间绿意涌动,又泛起缕缕茶香。
望海岗春茶开采。图源:宁海发布 特约摄影师 尤才彬/摄
茶踪寻觅:山与海的交融
四百多年前,徐霞客选择宁海作为其游记之始,而在今年,芒种团队沿着古人的足迹,走进宁海,开启了一段不一样的寻茶之旅。
初次听闻“望海茶”之名,人们难免疑惑:产茶之地,真能望见海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调研团队驱车前往望海茶原产地——望海岗。这里距宁海城区超二十公里,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里,沿途的见闻却比茶先一步给人以深刻印象:山间竹林摇曳,描摹出风的形状;泉水叮咚作响,滋养着一方土地。
穿过竹海,掠过清泉,一路上却始终不见一株茶树,这更添了几分对望海茶的好奇。直至抵达望海岗,眼前豁然开朗,连片的茶田卧在山间,远眺过去群山环绕,宛若一个天然茶室,将山海灵气汇聚起来。
望海茶茶田
一路蜿蜒而上,已是傍晚时分,天色渐暗并未让我们如愿看见大海,然而随着落日余晖洒向山间,晚霞浸染天色,仿佛让人置身画卷之中,不禁让人思索,所谓“望海”,或许不仅是远眺海平面,属于望海岗的一路风景与四时风光,让“海”有了更多的意向。它是山间穿行而过的片片竹海,是行至茶田时遥望的苍翠山海,也是浸润茶树生长的漫山云海,更是晴好之日,极目远眺时影影绰绰的东海。
图源:宁海发布
古茶新语:茶与城的邂逅
望海茶以山为名,又勾画出“坐山观海”的场景。然而这款茶的底蕴,与宁海这座城市密不可分。
宁海背山面海,境内山峰虽无巍峨壮丽之态,却自有一番温婉韵味。而176公里的海岸线恰好依偎海湾怀抱,两者和谐共生,造就了宁海独特宜茶环境。早在北宋时期,宁海已盛产茶叶。《嘉定赤城志》记载“宁海言茶山,皆号最珍”,寥寥数句便将茶山茶的名优特色展露出来。望海茶延续千年名茶之余韵,经过重新研发,形成了“外形翠绿、汤色清绿、叶底嫩绿”的独特品质。1999年,宁海县实施望海茶品牌战略,茶山茶所在地被列为望海茶最大生产基地,统一使用望海茶商标。在传承与创新之下,历史名茶真正实现华丽转身。
随着时代的发展,望海茶早已成为宁海茶文化的代表。在茶叶融入人们生活的过程中,这款茶也见证着城市的文化变迁。作为徐霞客游记开篇地的宁海,古往今来,吸引万千游客走进此地,或是就地喝上一杯香茗,或将其作为赠礼带向远方。而在十里红妆的婚嫁礼俗中,同样少不了茶礼的身影。如今,望海茶已是饭桌上的常客,成为人们饭余解腻的一口清茶。
宁海县委宣传部提供
杯中远行:茶与人的共振
一路的寻茶之旅,让人切身感受到宁海的“人意山光”。《徐霞客游记》中的寥寥数语,定格了这片山水的灵秀,数百年来也未曾褪色,并让宁海拥有“中国旅游日”发祥地的身份,成为现代人追寻诗意的起点之一。
对于久居于城市的当代人而言,旅行是叩响自然的门环,但在快节奏生活中,多数人鲜少有机会走进大自然。在旅游日发祥地诞生的望海茶,每一片茶叶都吸纳了山海的精华,茶叶名称所带来的“观山望海”的联想,更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了体验自然的便捷入口。正如古代文人向来爱好借景抒怀,曹操观沧海以明志,杜甫凌绝顶而骋怀,当代的消费者也能通过望海茶,找寻类似的意境。当人们疲于都市喧嚣时,望海茶提供的不仅是一味饮品,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以茶为舟,让精神泊向远方的山海。
强蛟镇
当代消费者对茶品牌的选择,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功用主义,品牌所传递的情绪价值,更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振。望海茶正是这样一款能带来美好情绪的茶,在未来也将创造更多可能,想象这样的画面:海岸边的茶馆成为街角新风景,人们推窗而坐,享受海风吹拂,饮一口望海茶,让精神实现远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