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 首发|品牌官
- 作者|品牌官

引言:曾经风光无限的深圳“乐园顶流”,如今繁华落尽变空城。
2025年9月的深圳,湿热的海风裹挟着咸腥味掠过东部华侨城。
青山绿水中点缀的欧式建筑,庞大而空洞,像是失落的遗迹,辉煌褪去之后留下了荒凉却带着诡异的美。
茶溪谷内依然绿意盎然,却再也听不到孩子们嬉戏奔跑的笑声。
云海谷的高尔夫练习场空无一人,球杆架上的金属在烈日下泛着冷光。
大峡谷游乐园里,游览须知的录音在空旷的园区内循环播放,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失落的历史。
就连最热闹的茵特拉根小镇,也鲜有正常营业的餐饮商业,里面的城堡酒店,虽然大堂依旧宏伟,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朽木味。
这座国内首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让游客曾排队2小时的文旅综合体,在开业18年后,正以一种近乎荒诞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文旅产业的残酷迭代。

曾经排队2小时
如今免费也没人去
2007年,东部华侨城的大门被挤得水泄不通。那是深圳人第一次见到“山海生态+主题乐园”的模样。
大侠谷的飞瀑倾泻而下,激起的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茵特拉根小镇旁,黑天鹅悠闲地划过镜面般的水面;衔接东部华侨城各个打卡点的森林小火车,行驶在山间就像是要开往童话世界。
图源:凯德印象
这家由华侨城集团斥巨资35亿元人民币精心打造的世界级度假旅游目的地,是国内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光进景区排队就花了半个小时,里面更是人山人海,每个游乐设施都要排队两个小时以上。”
图源:百度
那个时候,“排队”是东部华侨城的真实写照,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可谓是火得一塌糊涂。
甚至连当年风靡全国的《一起来看流星雨》偶像剧都给了东部华侨城一个几分钟的特写镜头。
图源:视频截图
2010年,东部华侨城迎来了高光时刻,它以 353 万人次的年接待量位列亚太主题公园15强第10位,成为中国大陆入园游客量最高的主题公园。
当时的东部华侨城,不仅是深圳旅游业的“顶梁柱”,更是无数95后、00后关于“集体成长”的第一帧记忆。
丰富的游乐设施和生态资源,让东部华侨城迅速成为深圳中小学的“春秋游指定地”。

2019年东部华侨城迎逾1.5万秋游学生团
这里曾是154.64万深圳中小学生的 “春秋游圣地”。

图源:市教育局
其中在2011年就有来自深圳、东莞、惠州8所学校的5000名学生集体参与“生态探索一日营”,创下单日学生客流的峰值。
图源:广州日报 ▲5000名中小学生齐聚东部华侨城
那时的深圳街头,“去东部华侨城”是家庭周末的固定选项,是情侣约会的“浪漫地标”,是企业团建的“生态首选”。
只可惜,曾经的辉煌难抵现实的残酷。
2025年的东部华侨城,像被按下了慢放键。
曾经需要排队两小时才能玩上的娱乐设施,大部分都已停运,过山车轨道上爬满铁锈,园内没有演出没有人流。
甚至连茶溪谷内的四季花田也已被夷为平地,湿地花园的喷泉池里漂着落叶。
人走茶凉,繁华落尽是空城,曾经多么鼎盛,现在就多么荒凉。
“茵特拉根酒店关门了,外面看已经破烂不堪了,三洲茶园已经围起来,行人过不去的,原来的高尔夫练习场现在是一些卡丁车、彩虹滑滑梯小孩子的游玩项目。”
曾经的“深圳顶流乐园”,如今是社交平台上的“避雷帖”常客。
为了挽救客流,2024年8月8号,借着东部华侨城17周年的机会,茶溪谷云海一期直接免费开放,一下子吸引了不少人。
但是也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效果,有人表示开放的地方面积较小,游玩体验感一般。
图源:携程旅行
按理说,东部华侨城位于大深圳的盐田区,要山有山,要海有海,要财有财,要人有人,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手握如此一副好牌为何打得稀巴烂?
东部华侨城背后的三重枷锁
东部华侨城的衰落轨迹,恰似一场精心铺垫却又草草收场的演出——从曾经的全城热捧到如今的门可罗雀,其每一步滑落都早有伏笔。
东部华侨城的2000亩山海园区,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高成本”的隐患。
位于盐田区大山中的东部华侨城,业态涵盖山海生态、主题乐园、酒店集群等多元业态。
其需要维护的不仅是游乐设施,更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2000亩山海园区,在设施更新维护、服务提升上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维护成本是普通乐园的3倍。
但是从东部华侨城所属的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来看,其收益不容乐观。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腰斩50.8%至113.2亿元,归母净亏损飙升至28.7亿元,同比增亏18.1亿元。
图源:百度
这已是公司连续第四年处于净利润亏损状态,2022至2024年,华侨城累计亏损超260亿元,对公司经营形成了较大压力。
华侨城集团“文旅+地产”的模式曾是行业标杆——用文旅项目提升区域价值,再通过地产开发反哺文旅运营。
东部华侨城最初的规划中,周边的高端住宅(如天麓别墅)与主题乐园形成“1+1>2”的效应:通过主题乐园带动周边房价,实现“左手文旅引流、右手地产收割”的生态。
但2021年地产寒冬来袭后,这一模式彻底失衡:天麓别墅的房价从峰值13万/㎡跌至3万/㎡,曾经“输血”文旅的地产板块反而成了“吸血鬼”。
东部华侨城天麓别墅
当地产无法为主题乐园输血,之前的定价模型、服务标准、设施维护计划全被打乱,曾经的“高端度假”定位,最终沦为空有硬件、没有灵魂的“空壳”。
除此之外,当下,全球文旅进入“IP”时代。
迪士尼用“玲娜贝儿”的萌系IP收割少女心,环球影城以“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复刻沉浸式体验,甚至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都靠“熊猫三胞胎”打造出差异化标签。
但东部华侨城始终没有孵化出属于自己的“灵魂角色”或“核心IP”:仿欧建筑是“千镇一面”的模仿,观光小火车是“标配化”的交通工具。
当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他们不再满足于看风景、坐项目,而是追求参与感、分享欲、情感共鸣。
当短视频平台成为流量入口,出片率、话题性、情绪价值取代规模、设施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这场变革中,东部华侨城的观光小火车、仿欧建筑与陈旧剧场表演的“老三样”已难以匹配新的需求。
游客评价里最扎心的吐槽是:“除了山绿,这里什么都记不住。”
用“新玩家”思维重新出发
当然,不愿沦为“时代弃子”的东部华侨城,也开始改变了。
2024年的东部华侨城,正以一系列看得见的改变,试图撕掉“老旧”标签。
先后完成了茶溪云海景观优化、黑森林嘉途酒店焕新、丛林穿越无动力乐园开放等项目,持续提升游客体验。
今年五一假期,东部华侨城以“疯玩解压”为主题打造沉浸式文旅盛宴,推出黑森林泳池派对、山野探险乐园、森林小火车、山野采茶四个活动。

通过山海狂欢体验,多维场景释放压力,期间共吸引游客超万人次。
而核心的大侠谷景区从2025年4月29号下午6点起开始改造,将遵循“联山、融城、通海”的核心理念,对标全球顶级山海旅游目的地,构建“一区三核”的全新格局。

图源:东部华侨城
计划国庆节前先完成一期,2027年二期也改造完,打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山海生态旅游目的地。
图源:东部华侨城
从“被动应对衰落”到“主动创造新体验”,2025年的东部华侨城,正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和细节,重新定义“山地乐园”的可能。

改造后的效果
写在最后
文旅项目的“生命力”,从来不是靠开业时的高光时刻,而是靠持续的创新能力;“生态”不应只是景观的点缀,而应融入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新鲜”可以吸引游客第一次来访,但“体验”才能让他们愿意再来。
站在2025年的秋天回望,东部华侨城的茶溪谷依然绿意盎然,茵特拉根酒店的建筑依然威严耸立。
只是,当曾经的“文旅标杆”沦为“时代的眼泪”,我们更需要记住的,或许不是它曾经的辉煌,而是它留下的警示: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没有永远的“高度”,只有永恒的“进化”。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