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海 阅长城——行走长城文化经济示范带·长城经济篇】
“十二时辰”不打烊!每一刻都是滚烫的风景
——山海关打造多元场景催生长城景区旅游热
黎明前的渤海之滨,老龙头长城悄然苏醒。当火红的太阳猛然跃出海面,万丈金光瞬间点燃海天,城墙上快门闪烁。“太美了!”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这仅仅是序曲。角山长城上,年轻人挥汗攀登,打卡爱情地标;古城内,演出连场、美食飘香。
从清晨到深夜,曾经沉默的砖石巨龙被彻底唤醒,这跨越古今的“山海十二时辰”,正吐纳滚烫的人间烟火。
晨光夕照 好戏连台
9月1日,凌晨5点,老龙头的澄海楼上已人影浮动。海风带着咸湿的凉意,轻拂着早起游客的脸颊。
5点30分,当东方天际线被第一缕橘红撕裂,海天相接处跳出的火红瞬间点燃了整片海面。“太美了,老龙头的日出果然名不虚传。”站在长城上,看海上日出,北京游客小李惊呼,“这是属于秦皇岛独有的浪漫。”
老龙头景区日出美景让人沉醉。(该图片由网络博主“奶糖酱”提供)
退潮后的老龙头海滩上,细沙湿润,礁石尽显。从内蒙古远道而来的刘先生一家,提着水桶,挥舞着小铲子,成了这片海滩上最早的“寻宝人”。两个孩子的惊喜尖叫一声接一声:“爸爸快看,又一只猫眼螺!”“景区很贴心,凌晨4点就开门迎客,还送赶海工具。”刘先生说。
太阳升高,距老龙头约8公里的角山长城也热闹起来。大学生王鑫正牵着女友攀登直上直下的城梯,汗水顺着额角滑落,脸上却满是期待:“登顶打卡‘520’地标,俯瞰‘小天池’,再走一走‘1314’爱情之路。”作为“万里长城第一山”,角山巧妙融合了历史的沧桑厚重与年轻的网红元素,让王鑫直呼“这趟来得值。”
角山长城雄伟壮阔。
游客登顶角山,打卡“520”地标。
临近中午,天下第一关广场旁的關市美食街已是香气四溢。“来份煎焖子?地道的秦皇岛味儿。”摊主的吆喝热情洋溢。锦州游客周小帆迫不及待地将裹满麻酱汁的焖子送入口中,满足地直点头。一旁的重庆游客张女士,举着刚出锅的桲椤叶饼,边尝边赞:“头一回吃,叶子清香,馅儿也鲜。”
關市美食街引来众多食客。
午后的文创店里人头攒动。北京的孙先生正和女儿挑选冰箱贴。9岁的女儿眼尖,指着其中一款兴奋地说:“爸爸你看,这和我们早上去过的老龙头一模一样呢。”
长城战鼓、实景马战、将士巡游、实景剧……从上午9点半到晚上8点半,从一关广场、东罗城演武场、闗市小剧场到瑞莲阁公园,演出一场连着一场。“景区的变化太大了,以前就是爬爬城楼看看景,现在加了这么多精彩的演出,我跟老姐妹们看了一场又一场。”本地居民王伟说。
晚上8点50分,压轴大戏——光影秀《观·山海》的最后一束光在城楼消散。游客们三五成群,悠闲地走出景区。从甘肃来的小两口一边依偎着走回不远处的民宿,一边谋划着明早去老龙头看日出。
线上线下 四季常“热”
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山海关境内,27.639公里的古老长城曾是金戈铁马的见证。如今,它正被一群“懂它”的人唤醒,向世界讲述全新的山海故事。
“过去,游客来山海关,‘看’就是全部。在‘天下第一关’城楼下‘咔嚓’一张,就算完成‘到此一游’的仪式了。”说这话的是山海关区第一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薪阳,土生土长的山海关人。从2006年入行至今,她亲历了山海关长城旅游近20年的发展变化。
“长城是历史给山海关最珍贵的馈赠,我们不能让它‘睡’着,得让它‘活’起来,让长城旅游真正‘火’起来。”如何让古老长城四季常“热”?邱薪阳和她的团队摸索出一套“组合拳”:“活动”当引擎,“内容”做燃料,“流量”鼓风帆。
旺季“火上浇油”不降温。夏季是黄金档,天下第一关景区化身活力大舞台:诗意的《身向榆关那畔行》,雄壮的《长城战鼓》,以及压轴大戏《观·山海》光影秀,直接把长城“点亮”。年轻人拿着“超长节目单”打卡,成了朋友圈新时尚。老龙头景区则贴心地将开门时间提前到凌晨4点,只为让游客不错过“长城探海”的壮美日出。
“天下第一关”广场上的演出丰富多彩。
平季“精准出拳”拉战线。春秋两季,景区将目光瞄准“银发族”和“研学族”,为老人设计慢游长城、深度品读历史的路线,让孩子们在“行走的课堂”里亲手触摸文明的脉络。
淡季“无中生有”破冰寒。冬天游客少?山海关偏要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邱薪阳笑言:“淡季多是本地和周边客,得靠点‘新奇玩意儿’勾住他们。”每年春节的“古城年博会”是重头戏,去年请来了北方罕见的国家级非遗——潮汕英歌舞。农历“二月二”的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更是热闹非凡:广东的“火龙”炽烈,四川的“板凳龙”灵动,广西的“稻草龙”质朴……天南海北的龙队齐聚,硬是把寒冬“闹”成了暖春。这“卡点”的妙招,真把淡季的“波谷”给熨平了。今年一季度,山海关在迈点研究院全国358家5A级景区传播力榜单上,作为河北唯一,连续三个月稳居前50强。
光“线下”热闹还不够,“线上”声量必须响。一条“总要去趟山海关吧,既能看海,又能看长城”的短视频召唤,在“文旅中国”等平台的助推下,撬动全网播放量超3000万次,直接为老龙头景区带来门票增收30万元以上。更厉害的是,“山海关古城过大年”“打开海边长城”等话题持续霸屏抖音秦皇岛榜首,吸引200多位网络达人倾情创作1100余篇作品,合力掀起全网1.6亿次的热浪。
“找好节点,提前准备,及时宣发,市场总能给你回报。”邱薪阳的运营秘籍,在亮眼的数据面前得到印证:截至8月30日,山海关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30.66万人次,门票收入24360.9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43%和13.49%。
景区内外 相得益彰
“看着‘山海关’仨字儿,配着远山,吃着浑锅,绝了!”上海游客刘先生举着手机,对准“古道边”浑锅店楼顶的景观平台,红光大字衬着苍茫山影格外显眼。
店主崔铭是1996年出生的哈尔滨小伙儿,在秦皇岛上完大学后,先在互联网公司工作,随后在北戴河开酒店。“过去,游客一大早坐车奔山海关,在老龙头、天下第一关溜达一圈儿,拍拍照,天没擦黑,就又回北戴河住下了。”崔铭回忆说。
崔铭(右)在店里忙碌着。
可近几年,风向变了。他刷短视频看到,老龙头、天下第一关、角山刷了屏。“游客不是拍张照就走,而是要留下来,吃好、住好、玩透。”崔铭这双在互联网和酒店业练就的“火眼金睛”,一下子亮了。
他一跺脚,租下古城西大街近2000平方米的房子:“就叫‘古道边’,让游客来了不想走。”
“古道边”有“新门道”:咖啡、民宿加浑锅,样样透巧思。
“您尝尝,咖啡上飘着的是能吃的‘山海关’。”崔铭递过招牌“国风拿铁”,印着多种字体“山海关”的糯米纸,遇热就化在咖啡里,游客纷纷拍照发圈儿。
“古道边”的“招牌拿铁”深受顾客喜爱。记者 李铎 刘剑 张玫 摄
禅意民宿小院,四季布景变着花样,春天樱花、夏天荷花、秋天菊花、冬天雪松,打卡背景不重样,预订紧俏得很。
让崔铭得意的还有那锅“看得见风景的浑锅”。“过去游客问‘山海关啥好吃?’近两年问‘哪家浑锅好吃?’”足见游客对山海关浑锅的喜欢。为此,崔铭与山海关知名厨师合作,开了浑锅店,并搭了个观景台。食客一抬头,屋檐上“山海关”“古道边”6个大红字,就撞进远山和城楼的怀抱里。
站在“古道边”门口,崔铭指着热闹的西大街:“瞧,满街都是‘同道中人’。”
古城西门,“汉服妆造”艺术馆的姑娘小张正麻利地给游客系战国袍腰带。“广袖一甩,靠着老城墙,拍出来那叫一个‘飒’。”小张笑着说,“游客乌泱乌泱的,咱这碗饭,是长城赏的。”
街的另一头,“上关多尔浑锅”热气腾腾,厨师长赵思远搞了“电磁炉版”新派浑锅。“炭火香,电磁快。美团上百元套餐卖得火。”老街坊裴英感慨道,“早几年浑锅店掰手指头数得过来,现在,走三步见一‘锅’。”
北大街更热闹了。民宿招牌“从街头挤到街尾”。“十里楠舍”的张全盛还记得招商时的冷清:“那会儿就两三户,心里直打鼓。几年的工夫,招牌铺满街。”
今年是崔铭扎根关城的第二年。他看着游客举着文创雪糕和城楼合影,听着本地居民说变化,心里那团火越烧越旺。
“我想把‘古道边’打造成年轻人的‘微型阿那亚’。”崔铭眼里闪着光,“咖啡香、浑锅热、民宿暖,再来点音乐会、亲子活动等,让长城根儿下,长出一个舒适、惬意、令人向往的‘理想家园’。”
记者手记
长城旅游以多元姿态焕发生机
踏入山海关,仿佛翻开一部鲜活的历史长卷。在这里,长城不再是沉默的砖石,而是跳动着时代脉搏的鲜活存在。
老龙头的壮阔日出,角山长城的青春打卡,美食街的烟火升腾,实景演出的震撼人心,长城旅游正以多元姿态焕发生机。它打破季节桎梏,四季皆有精彩;跨越年龄界限,老少皆有所乐。
长城脚下,民宿、餐饮、文创等产业蓬勃兴起,百姓生活因旅游而改变。这不仅是旅游的繁荣,更是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山海关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古老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它以生动的范例证明,保护与开发相互成就,让长城在新时代续写属于自己的烟火长歌。
记者:安淼
编辑:高春梅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