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的台安县辽河自然保护区,天蓝云淡,澄澈的辽河水静静流淌,岸边翠绿植被相映成趣,勾勒出一派秀丽风光。抬头可见数以万计的鹭鸟舒展翅膀,或在天空盘旋翱翔,或排成整齐队列,或分散成灵动阵形;侧耳能闻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此起彼伏,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对这片土地的喜爱。如今,“飞鸟翔集、水绿相融”已成为辽河台安段的常态,一幅充满生机的生态画卷正缓缓铺展。
这般生态之变,源于台安县久久为功的持续治理。近年来,当地始终将辽河流域生态保护置于重要位置,锚定“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推进一系列精准举措:实施退耕还湿工程,将昔日农田恢复为湿地生态系统,为水生生物与鸟类搭建“天然家园”;开展河道清淤工作,组织专业队伍清理河床淤泥、打捞水面垃圾,改善河道水质、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推进沿岸植被修复,种植垂柳、芦苇、香蒲等乡土植物,构建多层次绿色生态屏障,既美化岸线,又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为守住治理成果,台安县建立起常态化巡护机制。由台安县自然资源事务中心、水利事务中心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组成的巡护队伍,每日沿辽河岸线巡逻,排查污染隐患、制止破坏生态行为,同时监测水质与动植物生长情况。正是这份日复一日的坚守,让辽河水更清、岸更绿,为生态向好筑牢“防护网”。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鸟儿用“翅膀”投下了认可票。辽河台安段凭借丰富的水资源、充足的食物与安全的栖息环境,逐渐成为多种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和日常栖息觅食的“乐园”。据县自然资源事务中心、水利事务中心与野生动植物鸟类(湿地)保护协会联合观测,仅辽河保护区内就已记录到牛背鹭、苍鹭、大白鹭、中白鹭、白鹭等多种鸟类,数量达上千只。清晨或傍晚,成群鸟儿在河面翻飞、芦苇丛穿梭,“鸟翔辽河”的动人场景,既是居民眼中的常见景致,更是当地生态向好的直观写照。
生态保护没有终点。下一步,台安县将继续深化辽河流域生态治理与保护,一方面加强河道管护、湿地修复与植被养护,优化鸟类栖息环境;另一方面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引导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共同守护绿水青山。相信在持续努力下,辽河台安段的生态底色将愈发浓郁,“飞鸟伴辽河”的画卷也将更加灵动鲜活。全媒体见习记者 徐振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