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大佛是世界最高的阿弥陀佛像,佛像高48米,总高81米,2013年建成。

东林大佛

东林古镇
今天住的小镇,就在大佛脚下。正值夏天最热的时候,小镇人不多,相对安静,与喧嚣的外界,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绝对是放松心情的好地方,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看到大佛。
眼中有佛,心中有佛,真棒。
天王殿
大雄宝殿
三圣像
这里正式名称叫“东林寺净土苑”,位于九江市庐山,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东林寺的标志,是中国及全球第一高阿弥陀佛像。
佛像身高48米,以表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大愿;总高81米,表示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意为修行成佛的艰辛不易;底座为48瓣莲台。总投资约10亿元,用48公斤黄金为大佛镀金,大佛形像为接引佛。
信愿路
东林古镇其实就在中轴线的最下方,往上走依次为天王殿、极乐殿、光严塔、大雄宝殿、信愿路、拜佛台、接引桥、极乐路,到达大佛台。
这一路共有949个台阶,约三十分钟即可到达佛脚下,台阶右侧木质通道为跪拜者专用,左侧有走廊及休息处,非常人性化。

接引桥
接引桥,全长116米,表达由娑婆此岸往生极乐彼岸之意, 以善导大師的水火二河白道比喻彰显净土法意,黑色代表河水,众生贪欲如水。红色代表火河,众生嗔恨似火。白色小道代表众生信愿求生西方之心,白道虽窄,乘佛愿可安稳而行,不必担心掉入水火二河。

天然父子
阿弥陀佛,梵文Amitabha,又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阿弥陀佛”是音译,为大乘教佛名。阿弥陀佛原为国王名叫“法藏”,后放弃王位出家,曾发四十八个愿,而成正觉。
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同称为西方三圣。据记载阿弥陀佛佛祖比如来佛祖成佛还要早。
阿弥陀佛具有无量的智慧和慈悲,集端庄、 庄严、慈祥为一身,他的身上散发出无量的光芒,象征着智慧和慈悲的光芒。



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很简单,目标是追求西方极乐世界,称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的数量,重视外在的修行行为,比如时常诵经、积德行善、敬佛礼佛等等。
常念阿弥陀佛可使人心灵得到净化,心绪安宁。在临终时,可以消除死亡时的痛苦和恐惧,使人身心得到安乐,有坚定的信心和愿力,命终后可往生极乐世界。
人生短暂,苦修不易,我也选择简单点的吧。

地宫内部

东林寺山门

东林寺距离大佛约二十公里,这里被认为是净土宗的祖庭。始创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为南方佛教中心,隋朝以后为全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
唐朝时达到鼎盛,“殿、厢、塔、庑,共三百一十余间,规模宏远,足称万僧之居”,门徒数千人,收藏经书万余卷,名列全国寺院之首。其建筑之恢宏,规模之巨大,力压海内诸刹,影响广及海内外。


古树禅定
1500年的古樟树“虎溪樟”
东林寺的创始人是东晋著名高僧慧远大师,被尊为佛教净土宗的始祖。在东林寺讲学期间,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创立白莲社,融释、儒、道一体,开创了佛教中国化的先河,东林寺因此成为佛教净土宗(别名莲宗)的发源地。

青莲塔
莲池

天王殿
为使人更好的崇信佛法,慧远大师以所修佛经为基础,创建了口念“阿弥陀佛”的四字真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理论。
将高深莫测的佛教知识,简化为只称念佛号而达到修行的目的,应该是慧远大师最大的贡献。不管普通人悟性如何,只要虔诚称念,就可以精进,由繁入简,适合大众的需求。
净土宗的基本经典有《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往生论》等。
大雄宝殿


千手观音菩萨壁纸
现在的东林寺,几乎都是新建的,很难联想到其鼎盛时期的盛况,不过,只要你愿意多观察,在不经意的时候,肯定能找到大唐盛世的遺貌,以及慧远大师的思想——“精神不灭,人可成佛,心作万有,诸法皆空”。

配殿
藏经楼&华严堂

不管是东林祖庭还是东林寺净土苑,都一直坚持无商业化——这在当今社会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不收门票、免费提供各类饮品及斋饭,也没有法物流通处及开光设施,一切授施都很自然,值得大赞特赞!

禅悦
何谓“禅”?其实就是我们人生中的不断发生的事情,即生活。平凡生活的每时每刻,都有着不同的禅意,需要细心体会。
在大佛脚下休憩一下,喝一杯清茶、吃一顿素斋,心怀感激和慈悲,一定能体会到所谓的“禅悦”。
南无阿弥陀佛!
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