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黄羊水库碧波荡漾,水天一色。在这片湛蓝的怀抱中,一抹赭黄陡峭的山崖临水矗立,崖壁上层叠的洞窟如天梯般向上延伸。这里,就是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9月10日,奔流新闻记者随“一部手机游甘肃”采访团来到这片圣地,聆听穿越1600年的历史回响。
天梯山石窟,又称凉州石窟,坐落于武威市凉州区城南50公里处的天梯山北麓,始建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412-439年),是我国史册记载中首个由一国之君直接参与创凿的皇家石窟,在我国石窟寺发展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开凿对同时期周边或更远地区的石窟开凿具有启蒙作用,因此形成了我国佛教石窟造像艺术史上有名的“凉州模式”。
还未近前,已为其势所撼。与许多深藏内陆的石窟不同,天梯山与水相偎,成就了它独一无二的风景。因1958年兴修黄羊水库,石窟原址部分没入水中,形成了今日“石窟与水共舞”的奇观,赭黄色岩体仿佛自湖中生长,倒影摇曳,历史沧桑与自然之美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沿加固栈道缓步前行,终于抵达第13号窟。窟中28米高的释迦牟尼坐佛庄严肃穆,结跏趺坐,左手抚膝,右手施无畏印。虽经历代修葺,仍清晰可见盛唐时期的丰腴气象与宏大格局。仰首望去,大佛微微低首,垂目下视,眼神中流淌着跨越千年的慈悲与宁静,仿佛始终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两旁侍立的弟子、菩萨、天王塑像,虽部分残损,衣纹线条依然流畅生动,昔日彩绘的绚烂仍可追想。窟顶壁画彩云缭绕,飞天翩跹,曼妙的舞姿将人们的思绪引向遥远的佛国世界。
如今,天梯山石窟不仅是学术研究重地,更成为人们触摸历史、感悟文化的心灵驿站。采访当日,记者见到众多专程前来参观的游客,或驻足凝望,或轻声交流,或拍照打卡,将震撼心灵的景象永久留存。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祁连山,也为大佛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湖面波光潋滟,映照着古老石窟的倒影。天梯山石窟,这座伫立于山水之间的艺术丰碑,依旧以千年不变的沉默与坚定,向世人娓娓讲述着丝绸古道上灿烂的文明对话。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蔡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