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力文
“荷翻团露惊秋近,柳转斜阳过水来。”1000多年前,唐代诗人贾岛来虢州城(今三门峡市灵宝市)游览时,用精妙的诗句描绘出弘农涧河荷柳相映、水光潋滟的诗意景象。
弘农涧河——这条三门峡市域内最大的黄河支流,也是一条从唐诗中流淌而来的文化之河,岑参、韦庄、韩愈、贾岛等诗人均在此留下诗篇,勾勒出这条黄河支流的千年盛景。
今灵宝市城区,隋唐时期称之为虢州城。当时的弘农涧河穿越虢州城,便有了水乡景致。“唐开元年间,虢州建了著名的园林三堂,有竹溪花岛、荷池方桥、北湖流水等景致。”灵宝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姜志亮介绍,当时的三堂是虢州刺史的官邸兼宴饮宾客的地方,也是全国最为豪华的园林建筑之一。花木水竹,甲于天下,颇有江南水乡风雅园林的韵味,文人墨客多在此吟诗作赋。
虢州城的三堂已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如今,弘农涧河畔的金水湖公园成为灵宝市城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9月8日,白露刚过。漫步金水湖公园河岸边,荷叶田田,垂柳依依,亭台水榭倒映碧波,尽是一派诗意盎然的景象。
每天清晨,不少灵宝市民在河边步道晨跑。春天的垂柳、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芦苇、冬天的雾凇,这里成为当地居民家门口的美丽风景。
作为弘农涧河的生态明珠,金水湖公园2005年建成开放,总面积达233.6亩,其中水域面积45.2亩,绿化覆盖率90%,是灵宝首个集生态保护与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滨水公园。
“近年来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白鹭、苍鹭等鸟类都来安家了。”灵宝市水利局河道和水库管理科副科长郭叶介绍,金水湖公园已成为动植物栖息的乐园,更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弘农涧河的变化,源于系统性治理持续发力。
近年来,灵宝市先后投资1.92亿元对弘农涧河城区至函谷关段实施综合治理,治理河道9.5公里,处置河道重金属底泥,修建气盾坝、潜水坝,栽植大量水生植物。
2024年,又在金水湖公园内精心打造河长制主题公园,通过塑造水知识造型、科普展板等,提升市民知水、爱水、护水、惜水意识,为公园增添了新亮点。
以“河长制”促“河长治”,当地组织各级河长、村干部等多方力量,开展常态化河道巡查,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经过系统综合治理,弘农涧河再现水波潋滟的自然生态景象,荣获“2024年度省级美丽幸福河湖”称号。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家住涧河小区的刘女士望着窗外的湿地美景,欣喜地说。
“环境好了心情也好,现在河边晨练的人越来越多!”灵宝市民李大爷说,每天清晨,他和拳友们在湿地广场练习太极拳。
从多年前的水质恶化,到如今的水清岸绿、鹭鸟翩跹,弘农涧河的变迁,正是灵宝市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注脚。千年流淌的弘农涧河,不仅串起了灵宝的满城诗意与绿意,更让贾岛笔下“荷翻团露”“柳转斜阳”的虢州胜景,在新时代的发展画卷中绽放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