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国际影视文化大奖,第二届金熊猫奖12日在成都拉开帷幕。今天下午,“相约金熊猫·光影向未来”中外媒体赴成都影视城采风活动举行。在成都影视城,记者们了解了成都影视文化的历史和底蕴,也看到了产业发展的未来。
采风第一站是成都影视会客厅。会客展示区通过全息投影、数字沙盘等科技手段,动态演绎着园区“一核多极”的战略蓝图。国内外媒体记者们驻足于这座可容纳多个剧组同时拍摄的“影视造梦工厂”,见证《中国机长》《公诉》等百余部作品诞生的幕后场景。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成都市影视产业集中发展区,成都影视城通过“校地合作”模式与四川传媒学院深度融合,培育出从编剧、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全产业链人才体系,也是四川省影视产业“一核多极”中的一核所在地、首批国家级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海内外广受欢迎,成都作为该片制作团队的主要所在地,在影视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次参观的成都影视城在文旅、电视及艺术产业多维度具有深厚发展潜力。”凤凰卫视记者朱家杰提到,“成都影视产业不仅汇聚了新媒体与传统领域的优势资源,还拥有如峨眉电影制片厂等标志性机构。在我看来,成都影视产业的发展动能主要体现在对青年人才的强吸引力与高接纳度上,这种人才聚集效应进一步催生了创新思维的高效汇聚。”
走进3000平方米的四川传媒博物馆,5000余件藏品诉说着跨越百年的影视历史。馆内收藏的新中国第一代通讯、广播器材,第一代电视机、照相机、摄影机及电影放映机等顶尖珍品,令陕西日报新媒体群众新闻网记者龙轶十分感兴趣:“在这个博物馆里,我看到了从默片时代走向数码化时代的影视发展历史,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现在的裸眼3D技术。”此次采风,让她了解到成都影视城已经孵化出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希望将来陕西和四川能够联手合作,共同探寻影视剧方面更好的发展路径。”
压轴登场的“映美视”元宇宙光影馆,以5000平方米的沉浸式空间打造出数字艺术的新纪元。通过大屏幕,记者们体验瞬间“潜入”马里亚纳海沟,感受蛟龙号深海探测的逼真场景;转身又“登陆”月球表面,见证嫦娥五号采样返回的过程。一幕幕震撼的场景,让在座的记者们看得目不转睛。“影视产业是国家软实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来到成都影视城,我们特别关注影视城全链条发展的创新举措。”在中国发展改革报社编辑游玲看来,成都影视城在产业生态的构建上具有示范作用,而成都本身则是一座包容性非常强,也很时尚、很前沿的城市,“这种城市气质和文化对影视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摄影 王茹懿 王静宇 责任编辑 蔺虹豆 编辑 黄一可 审核 庄伟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