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蓬安参加扬马文宗文化研讨会,会议结束刚好是周末,我们决定顺路去剑门蜀道看看。脑海里常常浮现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壮和翠云廊古柏森森的沧桑,多年以来就想去剑门蜀道走走了,但从未启程。如果不是蓬安之行,我还下不了这个决心。其实,出发了才发现,从蓬安到剑门,不比邛崃去剑门近多少,原来我对四川版图竟如此陌生!
在车上,我弱弱地问,蜀道与茶马古道有什么关系,邛崃、雅安的茶马古道是不是可以列入蜀道的范畴?同行的人不能回答我,我只有去Al。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大致厘清了蜀道的线路。蜀道特指从长安到成都的各条古道,开拓于先秦时期,从成都到青藏、滇藏的才是茶马古道,兴盛于唐宋时期。
蜀道从长安出发,翻越秦岭,走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是为北线;再翻越大巴山,走出阴平道、米仓道、金牛道,是为南线。这次我们探访的是从汉中经广元到成都的金牛道。
金牛道起源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秦惠文王为打破关中与巴蜀的通道,夺取巴蜀,夯实统一六国物资保障,造五头石牛,谎称日泄千金,蜀王命五丁力士开路迎接,秦军沿此道灭蜀。这就是“石牛粪金、五丁开山”的传说,这条路便称为“金牛道”或“石牛道”。秦汉时期,金牛道修成栈道千里,诸葛亮又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后来历代多有改造,川陕公路、宝成铁路均沿金牛古道修建。
由于没做攻略,我也分不清南北,直接奔赴广元皇泽寺。车到利州区,看到嘉陵江畔正在搭建舞台,为后天(就是9月1日)广元女儿节作准备。在接下来的行程中了解到,活动期间女性游客都是免门票的,心里为广元景区点了个赞。
皇泽寺我早有耳闻,脑海里无数次冒出过香火鼎盛的场面,到了才知道这是全国唯一纪念女皇武则天的寺庙,重在纪念,不在香火。
皇泽寺始建于北魏晚期,本叫“乌奴庙”,也叫“川主庙” 。唐贞观年间,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时,生下武则天,武则天称帝后改建寺庙,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意,改名“皇泽寺” 。后蜀时期扩建成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 。后来屡毁屡建,至今犹存清代建筑 。
寺庙依山而建,可以眺望嘉陵江和广元城。我们到达时天空飘着细雨,顺着山势拾级而上,不仅可以领略武则天“真容”,还可以探秘北魏以来的摩崖造像及碑刻。
为加深对武则天的认识,我们重点参观历史文化陈列馆。展陈应该是二十年前做的,图文喷绘直接上墙,一些别字只是贴个纸片更改,不过,我们还是看了一个多小时,从中回望她波诡云谲的一生,并留下深深的叹息。武则天的晚年应该是处在两难之境,经历过血雨腥风夺来的皇位,究竟传给李家还是武家?在封建的父系社会,这是女性的尴尬。她开创的女性时代终将在她落幕的时候终结,就像在历史长河中奋力砸起波澜,波澜消失后历史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这像不像她给历史开了个玩笑?
广元素有“蜀门锁钥”之称,北扼秦陇,南控巴蜀,是历金牛道的必经之地。佛教传入中原后,广元成为其入川的重要节点。北魏政权陆续在境内开山造像,出现四川早期的摩崖石刻造像,在隋唐得以延续,在唐朝达到兴盛,涌现了四川境内规模最宏伟的石窟造像群千佛崖。
千佛崖紧临嘉陵江开凿,气势雄浑。一走进景区,迎面而来的是大云寺。武则天登基后要求各地修建大云寺,没想到广元也有一座。我曾对“大云寺”这个名字感到奇怪,直到见到千佛崖最大洞窟大云古洞。据说,主尊立佛是以武则天形象为蓝本雕凿的。
武则天为取代李唐、登基称帝,让薛怀义等伪造《大云经疏》,预言“弥勒菩萨下生为阎浮提主”,将她塑造成“弥勒佛化身”,利用弥勒佛信仰为称帝构建宗教合法性。于是在皇泽寺、千佛崖都有很多弥勒佛造像,或为分散式小龛,或为洞窟附属造像。这是中古时期政治与宗教结合的典型案例。大云寺大殿为清代建筑,展陈着千佛崖老照片,讲述千佛崖的发现历程。
千佛崖开窟造像从北魏晚期延续到清代,前后1500年,是四川境内开凿时间最长的。在长约400米、高约45米的崖面上,龛窟多层次排列,最多达13层,现有54窟、819龛,大小造像7000多躯。经过千百年风吹雨打,有的色彩仍然鲜艳,有的已经只见轮廓,远看就像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蜂窝。
在绵延的石窟群下,蜿蜒着金牛道遗址。金牛道从三国时期就从千佛崖前经过,1935年国民政府修筑川陕公路时凿崖开路,损毁不少石窟。对于蜀道而言,我是第一次身临其境,不免有些激动,而且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江边的摩崖造像群。
在微雨的天空下,但见莽莽群山兀然耸立,滔滔江水日夜奔流,巍巍高架车流不息,千佛崖沧桑斑驳,金牛道满目疮痍,天地悠悠,古道新路,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2025年8月30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