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登山徒步成为越来越多户外爱好者的首选。但一定要绷紧安全这根弦,稍有不慎,就会身陷险境。近期,消防部门接报的登山遇险求助警情有所上升。
浙江衢州:一老人登山扭伤脚部
前段时间,在浙江省衢州市双溪口洪岩顶山,一名老年游客登山时不慎滑倒扭伤脚部无法下山。消防员来到老人身边看到,她的右脚脚踝肿胀。
消防人员将老人在担架上固定好,戴上安全头盔进行保护。
降雨让本就狭窄陡峭的山道非常湿滑,队员精神高度集中,小心抬着老人向山下转移。半小时后,山路愈发陡峭难走,仅容一人勉强通行,于是消防员决定,轮流背老人下山。
救援人员艰难行进了1个多小时后,终于将受伤老人安全护送下山,就医治疗。
山东青岛:两名驴友登山迷路被困山林
相似的登山遇险事故也发生在山东。这两天,在山东青岛黄岛区,两名驴友在登山时迷路被困山林。
天色已晚,由于驴友被困的区域属于未开发的野山,难以精准锁定被困位置,消防等多路救援人员展开搜救,沿着崎岖不平、杂草丛生的山路摸索前行,1个小时后,终于发现了被困者。
消防员简单检查两人的身体后,帮他们穿戴好安全绳防护装备,护送他们下山。
据悉,两人当日登山游玩,但由于山路陡峭、植被茂密,他们对地形不熟悉,下山时迷路,进退两难,只得报警求救。
广东高州:两人被困海拔1500多米的山上
前段时间,广东高州市马贵镇,有两人徒步穿越亚公髻山岭时迷路,被困在海拔1500多米处的山上,其中一人腿部受伤。
救援人员用无人机初步定位后上山搜救,夜晚山上风大,伸手不见五指,救援人员走了两个小时后,才最终在一片竹林里找到被困者。
救援人员为他们穿上防寒衣物保暖,做好保护措施,用担架将受伤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最终脱困。
新闻链接:爬野山有风险 救援难度大
记者注意到,这些登山中出现的险情大多发生在攀爬野山的过程中,高山密林,给救援增加了难度。
那么,进山入林前该做足哪些功课?遇险如何自救呢?
记者梳理近期遇险事故发现,很多险情发生在未经开发的野山中。这些区域人迹罕至,人员对潜在风险预估不足,在缺乏必要自救措施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且救援难以快速抵达。
经常参与山岳救援的消防人员介绍,天黑、迷路、跌落受伤、山洪涨水等是导致人员受困山林的主要原因。
在野山里,悬崖、陡坡、乱石区、河谷、密林,都属于高风险地点。登山前人员准备不充分、对路线不熟、脱离队伍、天气因素、低估耗时都有可能导致迷路的发生。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 李赞:出发登山前,要查看好近期的天气预报,避开雷雨、大风、高温或寒潮等极端天气;登山前,要准备好防风防雨的衣物、食品、应急药品、登山工具、通信设备等装备;首次登山应选择难度低,与自身体能相匹配的路线,最好结伴而行,不要一人前往,更不要挑战高海拔或长距离路线,以免发生意外。
此外,行走在陡峭的山径、湿滑的石面、泥路或布满沙粒的硬沙地,人容易滑倒受伤。一些岩体看似坚固,但有可能因风化存在裂缝,承重后会突然断裂,所以拍照、远眺时不要在悬崖峭壁、危险地形处逗留。
此外,小路、岔路也要谨慎穿行,林深草茂不仅容易失去方向,遇到蛇虫的概率也更大。
如果在山里发现找不到路,应优先发出求救信号并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尝试其他路线,更不要摸黑赶路,避免受伤或者遇到野生动物伤人。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 李赞:如果手机等通信设备无法使用,可用手电筒和哨子发出求救信号。如果不慎崴脚,应立刻停止受伤脚部的着地活动,用衣物或书包等将脚部垫高,用冷水打湿衣物冰敷脚部以减轻肿胀和疼痛。(来源:央视新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