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柯沁
新疆也有长城?
9日下午,“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尉犁县。在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娜迪热·吐尔逊的一番话引起记者的兴趣:“很多人以为长城只在中原,其实从甘肃玉门关以西延伸至新疆西部的烽燧线,同样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俯视图。通讯员 汪志鹏 摄
烽燧,又称烽火台,是古代传递军情的重要设施。2020年,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国家级长城重点段,新疆尉犁孔雀河烽燧群中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和脱西克烽燧入选。
“中原长城以连续墙体为主,而新疆长城呈点状分布。在地广人稀的西部边疆,汉唐选择以烽燧连点成线。”娜迪热·吐尔逊介绍,孔雀河沿岸现存11座烽燧,沿线延伸150公里,与丝绸之路中道高度重合。
千百年间,驼铃声声,载去丝绸瓷器,驮来香料珠宝,这里是必经之地。
“正是这些烽燧,保障了东西方贸易的繁荣。戍边将士来自全国各地,首任西域都护郑吉是会稽郡山阴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人。”巴州文物局局长陈英说。而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的大量唐代文书、木简,则进一步印证了多民族军民共同戍边、往来互动的鲜活史实。
这段历史,如今在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得以重现。作为新疆首个以长城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它以孔雀河烽燧群为灵感设计,馆顶仿建起一座座大小不一的“烽燧”。馆内则陈列文物600余件(组),并结合裸眼3D、多媒体互动、微缩模型、仿真壁画和体感游戏等方式,生动呈现中国长城的历史脉络。
展厅里,不仅有文物与科技的交织,还有稚嫩而坚定的青春声音。尉犁县第二小学五年级的艾甫热依力·玉素甫江,是这里的“红领巾讲解员”。自去年暑假起,他就开始在博物馆讲解,寒暑假更是每周来一次。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通过馆校合作的模式,已培养出100余名“红领巾讲解员”。
来自山东的游客刘可坤也“蹭”到了这波讲解,忍不住惊叹:“这里很多知识是第一次知道,能感受到各民族在这里一起守边的力量。”
“博物馆的意义,不仅在于展示文物,更在于让人们通过它去了解长城,了解新疆,进而了解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馆长樊志鑫说。
在新疆,长城没有墙,却以烽燧为点,把西部边疆与中原紧密相连,也诉说着民族交融的绵长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