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文旅开辟新赛道——
从卖风景到卖“情绪” 从造流量到造“留量”
福建日报9月13日报道(报业集团记者 刘宇捷 张哲昊 郭雅莹)
在平潭苏平片区白沙村附近沙滩上,一名小游客正在体验“赶海”。 江信恒 摄
白天,在平潭22号国际游艇码头,来一场水上“速度与激情”;黄昏,坐在北部生态廊道观景台上,望眼前浪花翻涌、日落生“金”;入夜,走进“追风”音乐展演空间,感受动人旋律与海风的交织……夏末秋初,行走岚岛,不仅风光万千,心绪更加沉醉。
从传统观光型到深度体验型,眼下,平潭正精准捕捉情绪消费需求,努力让过路游、一日游游客转向过夜游、深度游。数据显示,2025年1至7月,平潭综合实验区过夜游客占比突破60%。
平潭如何开辟“情绪文旅”新蓝海?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当地的景区景点。
需求转向:
从“打卡”看景到为情绪消费
傍晚的平潭金井片区东限洋自然村,涛声阵阵,暑气随着海风消散。
在碧海银滩之间,藏着一处治愈人心的港湾——YOLO落日山海咖啡店。这是一座依海而建的白色独栋建筑,由老旧石头厝精心改造而成。这间小店面积虽仅30多平方米,却大有乾坤——推开店门,大海近在咫尺,游客可以300度广角观赏海景。
眼下,随着“Z世代”的崛起,旅游消费不再局限于“看山看水”,而是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文化体验、情绪体验转型。《2025年轻人生活方式报告》显示,99.9%的受访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付费。
“不打扰、不催促,游客要的就是这份自在。”店主林志桓道出了咖啡店的核心卖点。3年前回乡创业时,他一眼就相中了这块宝地,这里不仅四季可赏日落,还能观星座、赏大潮。因此,他斥资近百万元打造了这间咖啡店,去年夏季正式开业后便一炮而红,每逢周末更是座无虚席。
坐在礁石露台上,即将入学的“准大学生”赵清点了一杯“蓝椰拿铁”,已静坐了近一个小时。不远处,夕阳正缓缓下沉,给海面镀上暖橘色。“这片‘橘子海’太美了,感觉压力完全得到释放,必须拍一张。”赵清一边说着,一边举起手机拍下海景。
吹海风、喝咖啡、侃大山,这样轻松的氛围令很多人心生向往。近年来,平潭正涌现一批各具特色的“村咖”——部分位于古厝内,依托传统建筑风貌营造休闲氛围;部分临近沙滩,结合海洋景观打造消费新场景。它们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旅途歇脚的舒适休闲空间,更将咖啡消费与观景体验结合,成为热门打卡地。
放眼岚岛,这样的体验还有很多。阳光、沙滩、大海、“蓝眼泪”……平潭凭借丰厚的滨海资源,营造出惬意的慢生活氛围。行走其间,随时和浪漫“撞个满怀”。
为了把浪漫带来的流量转化为“留量”,如今,平潭还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不断丰富赶海等“情绪+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收获风景之外,还能获得愉悦、疗愈、放松等情绪体验,进一步催热海岛度假游市场。
业态升级:
从单一服务到场景融合
漫步平潭城区,隐藏在街角巷末的“长弓的喵花园”民宿内,鲜花绿植繁茂,三两游客正围着一只小猫拍照,画面温馨又治愈。到了傍晚,这里便上演一场“蓝调时间”,民宿主理人张芳琴低吟浅唱,悠扬蓝调旋律,引来游人驻足聆听。
这间民宿占地面积逾1亩,于今年4月正式开业,共设置了6间客房,还引入咖啡、餐饮、旅拍、团建、音乐等多元业态,打造一个独具风情的复合型空间。除了提供咖啡和小食,该民宿还推出花园写真服务,帮住客定格与猫咪、自然共处的瞬间,情绪价值满满。开业至今,超九成的消费者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类似的场景在平潭并非个例。眼下,“住宿+X”的融合产品大放异彩,酒店、民宿逐步成为整合餐饮、玩乐、文化等体验的综合体。比如,在君山片区长坪顶村,君山海峡宿集民宿从空间设计和文化共鸣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了稻田摸鱼、星空派对、海边婚礼等场景,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体验选择,旺季预订量火爆。
文旅有“情绪”,游客才“上头”。事实上,当地文旅部门一直在思考一个核心命题:如何让游客一想到平潭,脑海里就有场景和故事?
凭借得天独厚的海域资源,平潭正将情绪体验从民宿等微观场景,延伸至更广阔的海洋休闲度假领域。“我们大力引进和培育游艇、海钓、风筝冲浪、帆板等业态,同步推动景区和酒店焕新升级,着力打造更契合年轻人喜好的文旅消费场景。”实验区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彦说。
价值沉淀:
从抓住流量到留住人心
当“情绪风”席卷文旅市场,平潭还通过节庆、演艺、文创等多元载体,巧妙地将瞬时流量沉淀为持久的情感联结,让游客“来了还想来”。
8月16日的东澳渔人码头,开渔令划破长空,近300艘渔船鸣笛启航,鞭炮声与渔家号子交织成韵。来自浙江的陈友军举着手机追拍,原本3天的行程因这场震撼体验延长数日:“这趟来得真值。”
这只是平潭构建多维度文旅业态的一个缩影。从激情四射的体育赛事到沉浸式旅游演艺,世界沙滩手球锦标赛等200余场特色文体旅活动在平潭接连举办,逐步实现人文与经济的双向反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7月起,由杨丽萍执导的舞台剧《平潭映象》在岚开启首轮驻场演出。该剧以平潭千年历史为脉络,融入台海文化、壳丘头文化,通过舞蹈、舞美等将海岛人文底蕴转化为沉浸式艺术体验,有效填补当地夜间文旅消费空白。“舞台效果太震撼了,还想再‘二刷’一次。”散场后,福州人章鹏仍止不住地赞叹。
一些充满巧思的文创产品,也悄然捕获了游客的心。轻捏“咸宝”玩偶,带着平潭乡音的方言“吃了没烦恼”应声响起,令人会心一笑;戴上“蓝眼泪”水晶手链,手腕间闪烁着浪漫的“平潭蓝”;一个石头厝造型的摆件,承载了浓浓的海岛乡愁……在“平潭有礼”旗舰店,独具匠心的文创商品琳琅满目,游客或拍照留念,或驻足选购,在愉快的体验中收获一份可带走的平潭记忆。目前,平潭已开发15类300余款文创产品,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达1200万元。
文旅场景日益丰富,舒心感也需跟上。今年以来,实验区持续开展旅游市场整治、餐饮品质提升、“蓝眼泪”观泪配套提升、智慧文旅提升等一系列行动,全方位提升旅游品质。此外,当地还开启“宠粉”模式,通过布局离境退税商店、景区门票优惠、举办文旅促消费活动等方式,为来岚游客提供更具情绪价值的旅游体验。
“情绪文旅”带来的溢出效应正逐步显现。今年1至7月,平潭接待国内游客679.6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2%。
记者手记
不止于身,更在于心
“情绪文旅”的核心,在于如何破译游客的“情绪密码”,以深度共鸣激活经济消费链条。
不催促的海景咖啡店、能够和宠物互动的民宿、尽情释放压力的海上运动……在平潭,一处处情绪文旅场景,悄悄抚平了现代人的焦虑,恰好满足了年轻客群“为快乐买单”的消费需求。这些场景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根源在于其深深扎根于平潭的资源禀赋,让石头厝、海岸线,甚至是渔家乐都成为承载情绪的载体,不断催旺当地文旅市场。
但“情绪文旅”要迈向长红,还需持续发力:一方面既要继续深挖石头厝、渔家文化等本土元素,讲好平潭文旅故事,赋予情绪体验更厚重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要洞察不同群体的需求,为年轻游客打造社交属性强的场景,为中老年游客设计舒缓惬意的体验,让每个来到平潭的人,都能找到专属的“情绪印记”。
当前,元宇宙、VR、AR等技术正重塑旅游体验的边界。乘此东风,平潭可以加大资源与技术投入,更加精准地捕捉不同群体的“情绪密码”,并通过更细致、更“宠粉”的服务,进一步激发游客的消费热情,逐步实现从“观光海岛”到“心灵栖居地”的跨越。(刘宇捷 张哲昊)
来源:福建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