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陵园坐落于方城县杨集乡王保河村,东倚群山、西接省道,北望七峰、南眺方城,身处群山环抱之中,伴流水潺潺之声,承传统殡葬文化精髓,兼具“上安先人、下泽后世”之深意。
陵园于2013年经河南省民政厅及南阳市城建、国土、规划、环保、民政等相关部门批准兴建,是拥有大产权的永久性公墓。
入园首站为三丰文化广场,其命名与张三丰的传说渊源颇深。相传张三丰曾在炼真宫修炼,而修炼洞府位于杏山;另有传说,张三丰的师娘曾患病厌食,他于寒冬腊月在杏山寻得“仙杏”,师娘食后病愈。当地百姓遂编顺口溜“吃了杏山杏,一生不生病”,杏山之名也由此而来。
过了三丰文化广场,便是如意湖。湖面呈葫芦形,寓意“福禄双全”;湖中露出的水岭,是从杏山延伸而下的石筋,形成“蛟龙入水”的风水格局。《葬书》有云“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讲究“寻龙先寻水,无水休言穴”,如意湖的存在,象征后世子孙平安顺遂、财源广进。
如意湖之后,是三面观音广场。广场上的三面观音依次象征智慧、平安与仁慈,每尊法相皆蕴含大智慧,寓意增福添寿、保佑平安。三面观音端坐于祥云石上,传说张三丰在杏山修炼时,每日在此石上静修,得天地灵气、沐日月精华,最终羽化成仙,此石故得名“祥云石”。
第三处广场为名人广场,供奉南阳四圣:法圣张释之、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科圣张衡被誉为“航天梦鼻祖”,其命名的“张衡星”享誉世界;商圣范蠡三散家财救济百姓,以忠义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闻名;医圣张仲景著《伤寒论》,堪称“瘟神克星”“病人救星”。四圣之智,既是国之幸、南阳之福,亦是杏山之幸。
陵园中轴线清晰展现儒释道文化交融之韵,正所谓“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本身一组风;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本身是一家”。中轴线以南为百亩采摘园,以北则是福位产品区。好山好水寄寓深情,福禄绵绵尽显兴山之美。
有诗赞曰:
方城兴山美无边,七峰山下保河畔。
交通便利接省道,群山环抱流水潺。
民政部门得批准,永建福地大产权。
传说当年张三丰,就在山中遇杏仙。
吃了山杏不生病,身体健康福禄全。
祥云笼罩聚财气,风水宝地人称赞!
(庆赐 李进 长彦 春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