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古镇,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西北部,静静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它地处独山和南阳二湖交汇处,辖15万余亩湖面,由南阳岛及80多个散居湖中的小岛组成,岛与岛之间或莲荷相接,或苇田相连,或明水相通,四面环水的独特地理位置,加之京杭大运河穿微山湖与古镇而过,造就了这座特色鲜明、格局完整、风景秀美的水乡古镇。
南阳古镇历史悠久,其渊源可追溯至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元代,南阳闸在大运河建成,古镇便以闸名为名。到了明代中期,南阳与夏镇、扬州、镇江并称为古运河畔“四大名镇”。清代时,南阳愈加繁荣,清政府在此专设守备常驻,设置管河主簿负责防务、监运税收及运河水闸管理,“小济宁”的美誉也由此而来。
南阳古镇集“大湖风光、古镇风貌、渔家风情”于一体,形成了“岛在水中,河在岛上,镇在湖内”的独特北方水乡格局。形似琵琶的南阳岛,东西长约3500米,南北宽约200 - 500米,岛上完好地保存着历史城镇格局。镇区沿着南北向古运河呈带状发展,形成一河两街的格局,以古运河为主轴,构建起“三纵三横”的鱼骨状街巷。
街道均由青石板铺砌,与运河平行的南阳街是古镇的主街道,北通南阳闸,南接书院街,街道两侧石垒石阶,商号林立,粮行、当铺、杂货店等一应俱全,还有热闹的客栈和渔市。古运河两侧呈现出“商—屋—街—河—街一屋一湖”的空间断面,月河桥、状元桥、延德桥等桥梁联系着东西两岸,同时,南阳闸、月河等众多与水利相关的遗迹留存至今。
南阳古镇的建筑十分有特色,至今保留有清代风貌建筑群20余处,民国风貌历史建筑10余座,以及南阳闸、利建闸等遗址。其传统建筑不拘一格,前沿街,后连院,背靠水,不受北方合院建筑形制的限制,不拘泥于南北朝向,横向成片分布,依古运河流向有序生长。傍河而居是古镇陆居的主要形式,房屋多为青石砖瓦和木质结构,街道、台阶皆由青石铺砌垒成,厦檐伸出街面,屋后便是运河航道,而湖中渔民则逐水船居。
古镇的民居多为东西向合院,有三合院、四合院等形制,存在一进或两进的层次,布局方式有前商后宅或前门后院等,商业用房多为二层,居民住宅主要为一层。南阳街上,商铺房屋厦檐几乎对接,才有了“晴不见日雨不漏水”的说法。书院街和状元胡同一带的建筑环境最具特色,院落紧密相邻,前街后河或前河后跨院的布局,是古镇清代历史街区的杰出代表,也是古运河沿岸居住聚落发展的文化缩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