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煜鹏 郑思哲
张慧慧 谭 梅
九月的高原,天高云淡,湖水湛蓝。在海拔3200米的青海湖畔,来自乍得的青年代表比安韦纽·恩杜巴德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这片蔚蓝:“青海太美了,尤其这里,真的像海一样辽阔、一样蓝!”他的赞叹,道出了59名来自中非合作论坛非方成员的青年、其他大洲的非裔青年代表以及23位非洲国家记者共同的心声。
9月10日至13日,第九届中非青年大联欢代表团走进青海,深入多地开展参访交流活动。非洲记者团同期参访青海。从坎布拉的丹霞奇观到青海湖的浩瀚辽阔,从光伏产业园的蓝色海洋到乡村振兴的绿色实践,这些来自远方的年轻人用脚步丈量青藏高原,也在心中种下了中非友谊与合作的种子。
生态之美
自然与保护的完美交融
“当我们来到坎布拉时,我觉得它看起来像非洲,但又如此不同!”索马里青年代表阿卜杜拉希·贾马尔·穆罕默德感慨道,“在同一个地方有湖、山和森林,这种壮丽的组合在非洲并不常见。”今年4月11日,坎布拉正式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9月8日,它又首次与国外世界地质公园缔结为姊妹公园,迈出了走向国际的关键步伐。
在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内,非洲青年沿着木栈道穿梭于丹霞地貌之间,远处是色彩浓烈的赭红色峰林,脚下则是碧绿蜿蜒的黄河水,这独特的景观让他们沉醉其中。来自肯尼亚的青年代表玛格丽特·瓦伊里穆·姆万吉·基奥戈拉表示:“我们肯尼亚有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但青海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方式给了我新的启发,中国政府为子孙后代保护珍贵资源的远见卓识令人钦佩。”
在青海湖畔,水天相接的壮阔画面更是令非洲青年们震撼不已。毛里塔尼亚青年代表穆罕默杜·布内伊杰克不禁赞叹:“如此辽阔的蓝色水域与金色草原相互映衬,这样的美景应该让全世界都看到。”他还留意到湖岸完善的生态保护设施,观景平台、生态走廊等细节之处,无不彰显着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
产业之光
清洁能源的创新实践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呈现出一片壮观的“蓝色海洋”,在湛蓝天空与炽热阳光的映照下,光伏矩阵闪烁着粼粼波光,瞬间吸引非洲青年们的目光。
当得知这里构建起水、风、光、热等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发展格局时,非洲青年们纷纷点头称赞。卢旺达青年代表萨姆·穆格塞拉不禁感慨:“在我的国家,阳光也十分充足,但我们还没有如此大规模地对这种清洁能源加以利用,中国的相关技术真的让人惊叹。”
“光伏板下居然还可以养羊?这实在是太神奇了!”厄立特里亚青年代表梅里姆·易卜拉欣·艾哈马多一边惊讶感叹,一边不停地按动快门记录。园区负责人解释说,光伏板能够减少水分蒸发,使得草地生长良好,牧民们便自愿前来放牧,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来自布基纳法索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硕士研究生卡萝尔·萨诺戈则专注记录下每个技术细节,她直言青海的清洁能源实践正是自己一直在找寻的最佳案例,希望能深入学习,并将这些宝贵经验带回祖国。
玛格丽特·瓦伊里穆·姆万吉·基奥戈拉也给予高度评价,她认为虽然肯尼亚也在发展太阳能,可青海的规模化与产业化程度远超想象,这背后离不开技术支撑,更离不开政策扶持与长远规划,中国政府在推动绿色能源发展上的坚定决心,值得借鉴。
交流之桥
从相识相知到同心同行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非洲青年们见证了青海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加纳商业新闻记者弗雷德·杜霍分享了他的观察:“来到这里,才发现中国人热情、开放、务实。当地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加上人们的勤劳奋斗,让这里成了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和弗雷德一样,来自塞拉利昂的记者阿布·巴卡尔·巴赫每天都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在青海的所见所闻,他说:“青海之行令人惊叹,在这里,古老传统与现代发展得到了完美融合。”
在青海民族大学举办的中非青年对话会上,大家认真聆听了青海乡村振兴与农牧业发展的经验成果,以及青海医生讲述的布隆迪医疗队援医经历,一个个真实故事引发深入交流。博茨瓦纳青年代表图梅洛·勒加塞动情地说:“这次盛会远不止是地图上的城市打卡,而是一次真正的联结。我们走过承载厚重历史的空间,也置身于昭示未来的场域,真切感受到变革的力量。”
津巴布韦青年代表沙克莫尔·威灵顿·廷布尔瓦表示:“我们不仅带着记忆离开,更要带着承诺启程——承诺创新创业、坚守文化自信、推动非洲团结、巩固中非友谊。”
中国青年代表、青海民族大学学生戴澄回应道:“让我们成为中非友好的青年使者,将在这里结下的友谊带回我们的家乡和领域;让我们成为中非合作的青年先锋,用我们的知识与激情,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相聚虽短,情谊长存。
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的进程中,青海与非洲各国的多领域交流合作正在结出丰硕成果,成为中非友谊的生动写照和地方合作的成功实践。中非青年大联欢走进青海为中非青年交流互鉴、碰撞思想提供了平台,进一步为青海与非洲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正如中国古语所说:“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非洲谚语道:“同路人才是真朋友。”此次青海之行播下的友谊种子,必将成长为促进中非友好的参天大树。
《青海日报》(2025年09月15日 第5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