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是贵州省中西部的地级市,有“中国瀑乡”“21℃的城市”等美誉,拥有黄果树、龙宫等知名景区,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 。
黄果树瀑布
安顺市名字的形成可追溯至元代,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以张番张氏地(今西秀旧州)置安顺州,这是“安顺”得名之始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升安顺州为安顺军民府,“安顺”二字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和方志典籍中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安顺军民府为安顺府,“安顺”这一名称逐渐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
安顺市目前共有下辖镇48个,四大古镇通常指旧州古镇、天龙屯堡古镇、云山屯堡古镇和鲍家屯古镇,它们各具特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具体介绍:
旧州古镇 :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东南部,始建于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曾是古安顺州治所,明朝成化年间州府迁往安顺城,故原址称“旧州”。古镇街道按阴阳五行布局,古寺林立,有城隍庙、文昌宫等古建筑,城外邢江河环绕,有“小江南”之美誉。
天龙屯堡古镇 :位于安顺市平坝区,是典型的明朝军屯镇,在元代是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饭笼驿”,明初朱元璋调北镇南,在此屯兵,本世纪初被当地儒士改名为“天龙屯堡”。这里的居民保留着独特的屯堡文化,如穿着“凤阳汉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戏表演,建筑具有军民两用的特点。
云山屯堡古镇 :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始建于明代初年,是最大、最完整的明初屯堡文化村群落,也是明代军屯、商屯遗存的实物见证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保存有屯门、屯楼、屯墙等防御工事,600多米长的“明清一条街”穿屯而过,古民居、街巷、寺庙等展示着明、清、民国的历史变迁。

鲍家屯古镇 :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是明朝驻军军官督司鲍福宝奉命驻扎处所,距今已有640余年历史。这里有先进的水利工程,由分水枢纽、干渠、二级分水坝等组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同时还保留着完整的古村落规划和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