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对民辅警快速找到其失物的高效工作点赞。受访单位供图
天山网-新疆法治报记者 周妤羲 通讯员 王九峰
8月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风景如画,游人如织。
“到处都能看到民警,让我们更有安全感!”来自广东的孙女士在红其拉甫国门游览看到民警救助高原反应旅客时感慨地说。
去年以来,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创新打造“帕米尔枫警”旅游警务品牌,在景区设置便民警务服务点,倾听游客诉求,并及时处理,全力为过往游客做好服务保障。如今,当游客踏上帕米尔高原,从国门到古道,从冰川到牧场,都能遇见不一样的“警色”。
“这车位明明是我先看到的,我让家里人下个车的工夫,这家伙就把车停进去了。”
“别急,兄弟,出门旅游不就是图个高兴,那边还有车位,我带你过去。”8月19日,瓦恰乡盘龙古道大盘龙观景台,四川游客张先生因停车问题和他人发生纠纷,瓦恰边境派出所义警曾勤增眼见情况不对,立即上前劝解,安抚张先生情绪,提供解决方案,避免矛盾升级影响其他游客正常游览。
“解决这些小纠纷,派出所民警孙宜明、杨文涛给我们都培训过,基本上都能解决,解决不了的我们就联系民警。”谈及如何化解矛盾,曾勤增兴奋地说。
今年以来,瓦恰边境派出所联合驻地乡党委政府搭建社区警校,组织11家商户、11名志愿者成立义警队伍,化解旅游旺季各类矛盾纠纷32起,排查游客车辆故障警情12起,寻找遗失物品26件,为游客挽回损失10万余元,收到游客赠送锦旗4面,景区警情同比去年下降50%。
“工资到账了,李警官,太感谢你们了!”今年6月3日,塔什库尔干乡河道清淤部的工人喻建伟、米尔阿迪力等人带着锦旗堵住了正在走访的塔什库尔干边境派出所民警李笑添和副所长热买提夏。
“我们今天过来就是看看工资到账没,以后要记得签劳务合同,再发生劳资纠纷,可不能意气用事。”李笑添向工人们叮嘱道。
今年4月,李笑添和热买提夏在走访工地中发现,辖区某工程项目部拖欠工人两月工资,工人情绪激动。了解到是工程项目部与收货方反复变更合同导致项目资金短时间无法划拨的原因后,李笑添和热买提夏每日在工地打卡,一方面组织项目部与收货方召开会议,阐明长时间拖欠工人工资所带来的法律成本和经济成本,另一方面组织工人开展专题普法宣传,讲清恶意讨薪带来的法律后果,并定期向工人通报讨薪进度。截至8月23日,项目部先后3笔资金到账,已解决264名工人940万元欠薪问题,剩余60余人工资正在陆续解决中。
“初上高原,大家要慢慢走、深呼吸、吸氧气,避免产生高原反应……大家有空的话还可以扫描我们的二维码,提一些意见建议。”红其拉甫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高永利和民警王一在执勤间隙不断提醒游客在高原地区的注意事项,并邀请游客对民警工作进行评价。今年以来,该所共收集意见建议86条,适时采纳21条,持续优化勤务模式,全方位保障游客出行。
慕士塔格冰川公园海拔高,不少游客徒步易发高原反应,难以登顶观赏雪山全景。了解这一情况后,科克牙尔边境派出所联合塔合曼边境派出所,分别对接柯克亚尔乡、塔合曼乡政府,摸排牧民家中的马匹情况,逐一筛选出温顺可靠的500匹马,组织牧民开展安全培训、统一编号,轮流上山服务游客。
“现在游客能轻松骑马上山,牧民也多了一份收入。”科克牙尔边境派出所教导员倪和锋说,“像阿力曼拜提家,以前放牧加务工年收入不到2万,现在旅游季靠牵马就挣了7万多元。游客看到了风景,群众挣到了钱,是真正的双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