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信息报讯 9月12日,淄博迎来文化盛事,第二十二届齐文化节暨“淄游行·研途皆风景”稷下学宫研学季启动仪式在淄博市临淄区启幕。本届文化节以“泱泱齐风·稷下新章”为主题,秉持“创新、务实、共享、发展、节俭”的办节理念,将持续至11月,为市民和游客呈上一场跨越时空、精彩纷呈的齐文化盛宴。
本届文化节以聚焦研学旅游创新融合发展,突出全民参与,系统策划了“探源齐韵·寻古启新”文化类、“畅游齐境·知行合一”游学类、“乐享齐礼·悦享生活”生活类、“惠购齐风·商旅共融”消费类等四大板块、16项系列活动,搭建起交流互鉴、合作共进的平台。
受淄博市临淄区人民政府邀请,炎黄高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高文携来自北京、湖北、河南、河北、贵州、广西、黑龙江、江苏、四川、天津、重庆、湖南、浙江、江西、安徽、宁夏及山东等地的姜太公高姓后裔138人相聚太公开国封地、齐国故都临淄,9月12日上午,姜太公诞辰3164周年民间祭礼在太公植物园齐祖广场举行,来自海内外同属姜太公后裔的姜、尚、高、吕、卢、许、纪、齐、丁、聂、绍、邱、骆、易、谢、贺、公牛、公旗等姓氏宗亲共计1700余人参加祭礼活动。
现场姓氏彩旗飘扬,伴随着庄重古朴的音乐,活动在《齐韶九成》之《祭礼》表演中开场。鸣钟九响后,乐舞告祭、敬颂《太公赋》,各宗亲后裔代表陆续敬献花篮。
炎黄高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高文与山东省高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高殿学代表高姓家族行香鞠躬礼敬献花篮。
据了解,当今遍布世界各地的100多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其中包括崔、丘(邱)、高、姜、吕等大姓。经历史计年推算,姜太公的公历诞辰日为9月12日。淄博临淄作为齐国故都、姜太公祠所在地,也成为姜太公后裔的寻根祭祖之地。
此外,本届齐文化节还邀请了齐文化领域的知名文化学者、历史专家等走进“齐文化大讲堂”,围绕齐国的历史、哲学、经济、民俗、文物考古等方面展开讲解与交流,提升齐文化节的学术影响力和品牌高度。
作为文化类节庆活动,齐文化节不仅担负着传承文化的职责,还承担着带动文旅消费、推动产业发展的使命。本届齐文化节精准把握秋季旅游黄金期的特点,将文化活动与研学、旅游消费深度绑定,推出了一系列文旅融合举措。
在摸底文物资源的基础上,淄博市发布了文物主题游径推介,推出了“淄游行·研途皆风景”研学旅游主题产品,并精准对接旅行社和研学机构,营造了浓厚的研学旅游氛围。(高春)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齐国始祖。
生平经历
半生寒微:姜子牙先祖曾为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水有功,舜、禹时被封于吕地,故又称吕尚。到他这一代时家境没落,他曾做过屠夫、小商贩等。
遇文王兴周:约72岁时,姜子牙在渭水之滨垂钓,遇周文王姬昌,被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他辅佐文王推行德政,联合诸侯,积蓄反商力量,天下三分之二归顺周,大多是姜尚的运筹谋划。
佐武王灭商:文王驾崩后,武王即位,姜子牙成为周国军事统帅。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之战中,姜子牙力劝武王进军,最终周军击败商纣,建立周朝。
封齐建国:武王灭商后,姜子牙因功被封于齐地营丘,建立齐国。他到达齐国后,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因袭民俗,简化礼仪,开放商工之业,发展鱼盐之利,使齐国逐渐强大。
晚年辅政:周成王幼年即位时,管叔、蔡叔叛乱,姜尚奉成王之命,有权征伐各国,安定了周室。周成王去世后,姜子牙父子又接受托孤遗命,辅佐太子姬钊登位,史称周康王。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在治理齐国时,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
经济成就:在齐国推行“农、工、商”三宝并举的宏观战略,因地制宜发展冶炼业、丝麻纺织业、渔盐业等手工业,利用交通便利和重商传统发展商业,使齐国由小国穷国发展为东方大国富国。
文化成就:在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顺应当地东夷人旧俗,简化西周的繁琐仪节,创造了既让齐民容易接受、又不悖于周礼的新制,稳定了统治秩序。
军事成就:姜子牙被尊为兵家鼻祖,其著作《六韬》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古代兵法基础。
后世评价
姜子牙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唐肃宗时期,追封为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真宗时期,追谥昭烈。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将其神化为执掌封神榜的“封神大帝”,其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