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是桂林的筋骨,石刻则是这座城市流淌千年的文脉。当走过叠彩山的石阶、独秀峰的山道、西山的岩壁,那些镌刻在青石上的笔墨印记,便化作跨越时空的对话窗口,将古时的风雅厚重尽数铺展在眼前。无数文化爱好者与游客慕名而来,在登山途中定格这些承载千年历史的瞬间。
叠彩山上的石刻,年代久远,门类齐全,储存量大,现存两百余件,主要分布在风洞周围。石刻内容有记事、题诗、题名等,最早的是唐会昌四年元晦撰写的《叠彩山记》和《四望山记》,宋绍熙五年朱晞颜的《访叠彩岩诗》、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的题名等也颇为著名。这些石刻蕴藏着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是研究历史文化的原始材料。石刻中的书法作品字体多样,艺术价值高。
(网络图片)
地处桂林市中心的独秀峰,孤峰突起、挺拔秀丽,素有“南天一柱”之誉,其山体石刻更是桂林石刻的“精华”所在。1983年,考古人员为独秀峰石刻做清理维护时,在被钟乳石与杂草覆盖处发现隐约字迹,清理后竟为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文碑刻——这句千古名句的出处,在800多年后终得揭晓。
此诗名为《劝驾诗》,作者是南宋提点广南西路刑狱王正功。诗作是庆贺新科进士所作的宴贺之词,意在劝勉学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桂林山水般秀甲天下。这首诗被刻于独秀峰读书岩,成为桂林延续千年的文脉印记。
目前独秀峰现存石刻百余件,遍布峰体四周,以南麓太平岩、西面登山道至山顶一带最为密集。登顶独秀峰,俯瞰桂林城景时回望山间石刻,仿佛能在山水与笔墨的交融间,读懂桂林千年的人文变迁。
西山公园的摩崖石刻是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早在千年前,桂林西山就已成为古人赞誉的旅游“打卡”胜地。公园现存石刻一千余件,主要分布于西峰、千山、龙头峰、立鱼峰、观音峰等处。最大佛像高1.65米,最小仅0.05米。西山摩崖石刻年代久远,最早确有纪年的为唐调露元年镌于观音峰的李实造像,这也是西山摩崖造像的代表作之一,另有唐上元三年、景龙三年等时期的石刻,距今已超千年。登上西山,既可享受绿树相映成趣,亦能感受清幽静谧的文化氛围。
无论是叠彩山的题咏石刻、独秀峰的“甲天下”墨宝,还是西山的佛教石刻,它们或是以丰富的历史内涵展现千年文脉,或是凭借独特的艺术风格彰显书法魅力,成为桂林“山水甲天下”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吸引着无数文化爱好者与游客在山峰与笔墨间,沉醉桂林千年的人文之美。
游玩贴士
前往独秀峰时,可提前了解《劝驾诗》的历史背景,在石刻前驻足品读,感受诗句的豪迈;登叠彩山时,建议携带放大镜,便于清晰观赏风洞处石刻的细微字迹;游西山时,可结合山间古寺一同游览,沉浸式感受佛教文化与石刻的关联。三处景点均需穿着舒适的运动鞋,携带饮用水与防晒用品,确保登山观赏的舒适与安全。
叠彩山石刻
网络热度:100(100)
推荐指数:★★★★★
圈友热议:
网友“旋煎白雪”:桂林不愧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市区的30多座山上,保留了隋唐以来两千多件题刻、摩崖、造像等。叠彩山的风洞是景区里面摩崖石刻和摩崖造像最密集的区域。游客逛累了还能在山间歇脚,吹着风观赏石刻上的文字,既能赏山水又能品书法,这种沉浸式文化体验,来桂林绝对不能错过!
独秀峰石刻
网络热度:100(100)
推荐指数:★★★★★
圈友热议:
网友“白藏”:当我来到独秀峰,终于看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石刻。800多年过去了,石刻依然清晰可见,触手可及,既有山水的灵秀,又有文脉的厚重。观赏石刻,感觉像和千年前的文人隔空对话。
西山石刻
网络热度:95(100)
推荐指数:★★★★★
圈友热议:
网友“无敌幸运欣来了”:来桂林,别只看山水。那些散落在山石之间的石刻,也能让人感受到桂林的灵魂:这些石刻不是普通的“景点”,而是历史真实的注脚。就像西山的摩崖造像,置身其间,尘虑尽消。
来源丨桂林晚报(记者周子琪)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