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若要谈桥、看桥,就到云龙来。
云龙县有较多的古桥,类型浮、梁、吊、拱四大俱全。不仅式样新颖,造工精巧,结构科学,形态优美。而且具有独特“桥文化”。
桥是一篇文章段落,是诗句空行。没有它,谁来把古镇连成篇,谁又能读得出那篇散文的抑扬顿挫呢!云龙县山多、水更多,山峦成叠,江河纵横。桥意义非凡。
时至今日,37座桥被保留下来,并仍发挥其作(功)用。而且分布在云龙县沘江上,大大小小的桥梁群,很有代表性。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赢得了“云龙古桥冠全滇”之美誉,被现代人称为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
云龙桥多,虽然没有江南水乡“十步一桥”记录,但是起码是“五里一水,十里一桥”的景观格局了。澜沧江(沘江)汹涌澎湃,云龙人民在极其艰苦条件下,发扬爱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资修建,出工出力,仅在明、清、民国400年弹指一挥间,修了上百座桥梁,我择其一、二,分类说说。
代表性梁桥有通京桥、彩凤桥和永镇桥。
其中,通京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为单孔伸臂式木廊梁桥,全长40米,宽5.5米,高12.5米,净跨径29米。两端用层层叠叠木料伸长出来,连接成桥,如坚毅手臂,不用一个铁钉,卯榫结构,巧夺天工,很科学。是大理州乃至云南省同类梁桥中单孔跨径度最大的桥。
彩凤桥,代表是顺荡彩凤桥,与通京桥相似,是木制梁桥类,不同的是桥上加盖房屋,以遮挡风雨,是人们常说风桥,堪称桥楼合璧典范。桥长39米,宽4.7米,跨径27米。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桥亭一边悬挂清朝官告示牌。桥上建有走廊,并与两短桥亭自然衍接,融为一体,很美。
看,凌跨在水上廊桥,如“小飞鸿”,亭亭玉立。中间高,两端低形式,形成柔美曲线,形若拱桥,木料原色柱灰瓦顶,木栏杆下置座,斜跨在大小水池分流南去河叉上,水光波影,状若彩凤,惊鸿一瞥。
代表性拱桥有双龙桥、安居桥和仁里桥。
其中,双龙桥,一孔行空,半个园月,弯弯石拱成桥。一边照壁作围栏,另一边装石栏杆,满足安全,美好生活风生水起。建于嘉庆年间(1806年),石兽雕塑,温馨可爱,担任守桥之责,义不容辞。一物一件,古色古香。
代表性吊桥有青云桥、安澜桥和惠民桥。
青云桥,始建于清道光四年,普通铁链吊桥之一,全长36米,宽2.18米。桥底板用5根铁链,上铺木板成桥面,两侧各有一根扶链。起始点上设桥亭,东桥亭已毁,墙壁上有云龙本地人,历史上最大的官、文人杨名飏墨迹“碧嶂回廊”及三国曹操拓刻“滚雪”,弥足珍贵。青云桥,是杨名飏出资修建的,还在作联以记之。联曰,上联:银汉入尘宵,凌空欲驾桥。青云初得路,北斗渐移杓。半月弦心上,双虹彩描舞。虎溪三笑过,补觉梦销魂。下联:留名溪景仰,仁寿并磐光。石气蒸磅礴,星辉澈苗木 。斜阳吹玉笛,长衣舞霓裳。题记开烟路,千秋如奉殇。这副楹联给人的感觉生动而颇有灵气。联用词达意,比较贴切。文字方面既对仗工整又平仄协调,朗朗上口,今天看来确实有天工之妙。
惠民桥,横卧于沘江之上,为22孔铁链吊桥,与飞龙桥是一类,不同之处,在江心增设桥墩,采用二进跨的结构形式。桥长39米,宽2.5米,高约8米。桥由8根铁链组成,其六根为底链,2根为吊链。底链铺木板为桥面,三个桥墩上盖屋成亭。惠民桥,开始建年代,没有详细记录,无法知晓。只知道中间修了二次,即1866年,1993年。
在沘江众多古桥中,被称为“桥梁活化石”藤桥,古名还称“笮桥”。
藤桥是没有桥墩的桥,荷载全都拉在两头大树上,用直径20~30厘米不等的野葡萄藤拧成两根长绳,平行系于沘江两岸的大树上,在藤绳上吊一张用藤条编织的大网,在网两侧穿圆木作扶手,在网底铺木方作桥面,从远处看,整座藤桥像一张悬挂在江面上的鱼网,网格大小不一,穿梭人影太匆匆,古朴原始。这,就是最早桥梁,历史学家推算至少也是2000多年了,现在仍有5座在沘江上,仍然发挥作用,保存尚好的天工巧夺。
至于俘桥,在枯水季节,随遇而搭的,一木一板、一船桥、点步成石桥,悠悠心头过,穿越千年时光,此岸与彼岸,理想与现实交汇,过了,未来路就在脚下,美好即将到来。
飞龙桥,兰津渡宛在,孤零零的望江楼犹存,1965年铁链吊桥已被洪水冲毁,没了。那是杜文秀起义军建的桥,一桥飞驾南北,天堑变通途。飞龙桥,我辈是见不到了,那时我才刚出生。但是杜大元帅起义队伍,吹响了推翻清王朝号角,滚滚沘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史迹斑驳,很悲壮。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既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滇西一带与之直接有关的,在云龙段上重要节点是功果桥呀!
功果桥,开始建于1921年,云龙民间董方捐资修建,后经1938年特意加固拓宽,成现代钢索吊桥,桥孔径3.2米✕4米。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至1941年间,日军多次对桥狂轰乱炸中被毁。今天,孤零零的桥头堡遗址还在,战争的创痛永久地留在古桥的疤痕中。太阳的光芒被无限地拉长,在古桥上涂了一片锈红色。
临近黄昏,炊烟徘徊,闹声渐远,空气中有一种蓬勃后的宁静,淡淡的暮色将一种平常日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画意。淡淡的夜色正无拘无束地把整个云龙抱在怀里,琳琅满目的云龙线上桥,正将人们五彩梦幻串联在一起。
(本文,我喜欢题目:云龙桥。但是,云龙桥是漾濞县早就注册了的,我只好另辟蹊径,用云龙县(线)上桥,作名字。看起来,是啰嗦了点。但是一点选择余地都没有了,对不起,读者诸君,差强人意了。)
文:杨道超
编辑:陈希
编审:张耀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