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代县通过不断完善体育设施、持续丰富赛事供给、主动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了一系列精品赛事。记者了解到,2025年上半年,代县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71.69万人次,景区门票收入突破2200万元。文旅收入的增长,与该县大力推动各类赛事的举办密切相关。
近年来,代县年均举办各类赛事超760场次,年均吸引1.5万名运动员参赛。丰富的赛事不仅提升了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更打开了该县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激活了发展的新引擎。
“15分钟健身圈”提升群众幸福感
近年来,代县先后印发《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0—2025年)》《关于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齐健身设施短板五年行动计划》等,并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帮扶下,投资9000余万元用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动体育设施向信息化、智慧化提质升级。截至目前,该县共有体育场地1120个,人均可使用体育场地面积为3.17平方米,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代县通过建设高标准全民健身场地,提升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打造“15分钟健身圈”,建起了包括雁门关国家冰轮竞训基地、新城体育场馆、正宁体育公园等在内的全民健身场地,在丰富群众生活的同时,也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
2024年,代县县城4个体育场馆年接待群众量突破300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4个体育场馆共接待群众162万人次。如今,该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已达43.8%。
特色赛事打造古城新名片
近年来,代县立足县域特色,依托雄奇险峻的雁门关,推出了山地徒步、登山挑战赛等户外活动赛事;依托“杨家将”故事和挠羊赛这一传统赛事,打造了杨家武术邀请赛等一系列民俗体育赛事;结合文旅资源和城市特色,打造了“寻找美丽中华”全国旅游城市定向赛、“奥跑中国”全国大众路跑赛等群众赛事。各类赛事进一步激发了全民健身的热情,拉动了当地文旅、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成为展示代县特色文化的又一重要窗口。
“代县不只有雁门关,还有挠羊赛和杨家拳法,这些都非常有魅力!”在不久前举办的“代州黄酒杯”挠羊赛上,河北籍观众刘昕说。
2024年,代县共举办全国U18青年拳击锦标赛、全国短道草地掷球锦标赛、山西省第18届羽毛球友谊赛、山西省第10届跤坛争霸赛等赛事活动54项,全年赛事天数达到205天,参赛人数超过1.5万人次,现场观赛者超过19万人次。2025年1—7月,该县举办各类赛事活动近40项,场次400余场。
产业联动培育发展新动能
高频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让代县逐渐形成了“旺季靠旅游,淡季靠体育”的经济发展新态势以及“以赛促旅、以旅带产、以产惠民”的良性循环。
6月22日举办的雁门关山地越野跑赛事,为雁门关景区吸引来了超3000人次的游客量。记者了解到,因雁门关景区对参赛选手实行免门票政策,不少选手及其亲友纷纷在赛事间隙来景区游览,带动赛场及景区周边酒店预订率同比增长60%,餐饮、零售等消费额提升35%。
据了解,今年各大体育赛事举办期间,代县通过组织剪纸、串珠工艺、黄酒酿造等各类非遗项目在现场展演,吸引了不少参赛者驻足体验。该县还在赛场周边和补给点设置美食区,让参赛者品尝代州熬鱼、莲花枣馍、雁门打卤面等特色美食。雁门关山地越野跑赛事举办期间,该县还推出了“助农直播”活动,线上订单量超过2000单,创下了当地单场赛事助农带货新纪录。
“体育+文旅+产业”的模式,推动了代县文化的“破圈”传播,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在赛事中感受“非遗里的代县”“舌尖上的代县”,大大提升了参赛者参与感,以“一人参赛全家旅游”“一日参赛多日停留”的方式,将“流量”实实在在转化为经济的增量。
让“赛事经济”孵化出更多经济新场景、消费新业态,代县通过走“体育+”赋能发展的路子,让文化的厚重为体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实现了精彩赛事和县域发展之间的“双向奔赴”,让高质量发展活力更足。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畅雪 通讯员 刘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