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进程中,老街的更新改造一直备受关注。近日,上海方浜中路就因一场色彩之变,吸引了众多目光。5天前,这里被漆成彩色,而昨天,又重新改回了白色,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引发了人们对于老街活化的深入思考。
位于上海老城厢的方浜中路,虽然属于拆迁区域,却并未因此彻底落寞。曾经,这里的“猫街”形象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一只只可爱的猫咪墙绘吸引了无数市民和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拍照。每到艺术季,这里更是热闹非凡,充满了青春活力与艺术气息。大量年轻人穿梭其中,为这条老街带来了新的生机。
方浜中路紧邻上海热门的城隍庙豫园景区,却呈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曾经的方浜中路东段依托十六铺码头和城隍庙,长期繁华,沿途的童涵春国药号、三大祥布店等老字号,展现着独特的商业文化底蕴。后来随着老城厢区域改造更新,方浜中路逐渐人去楼空。之前经过这里,发现过去那些古色古香的门头被封上了围挡,就像一座座时代的纪念碑,不知命运何去何从。
然而,就在五天前,被漆成彩色的方浜中路,继“猫街”快闪之后再度走红网络。这条充满历史韵味的老街,沿街古朴的房屋突然被刷上高饱和度的红、橙、粉、绿、蓝等彩虹色块,这一城市“新鲜事”,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传播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争议也在网上渐渐发酵,这次涂装,并未像之前的猫街一样,获得大家的好评。
不少网友认为这些浓烈的色彩并没有复刻国外小镇的异域风情,反而与老街原有的中式氛围格格不入,显得“不伦不类”,破坏了老街的历史风貌。在舆论的压力下,仅仅漆成彩色后5天,方浜中路又被连夜漆回了白色。负责涂装的有关部门也发布公告,因为本次外滩艺术季本想呈现“幻彩屋”作品,却留意到各方不同声音,因此将对方案进行调整,听取意见后再行呈现。
老街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活化需要量身定制、因地制宜。每一条老街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在进行改造时,不能简单地照搬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或者盲目追求新奇和潮流。
就像方浜中路此次的彩色改造,出发点或许是好的,希望通过色彩的变化为老街带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游客。但却忽略了老街本身的文化特色,没有充分考虑到色彩与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的协调性,最终导致了失败,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陷入“改了又改”的尴尬境地。对于这次方浜中路的“色彩闹剧”,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