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古商城。组图/记者孔东亮
芷江受降纪念馆。图/记者孔东亮
潇湘晨报记者王丽姣怀化报道
9月15日下午,第五届湖南旅发大会举办在即,中央及省市媒体记者走进怀化,先后探访洪江古商城与芷江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挖掘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力量。
洪江古商城:触摸明清商埠的“活化石”
踏入洪江古商城,明清建筑群落瞬间将记者一行带回到昔日商业盛景。七冲八巷九条街的格局里,380余栋明清民国时期的窨子屋、宫祠寺庙星罗棋布,近30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完整保留,堪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活化石”。
青石巷陌间,古朴砖墙镌刻着岁月痕迹。徐复隆商行内,陈列的桐油器具静静诉说着辉煌往事:清咸丰年间,这里每年输出“洪油”700万公斤,值银百余万两,经镇江、上海远销海外,“洪油”成为支撑古镇商业地位的核心支柱;老戏班里,《贵妃醉酒》婉转动听,仿佛重现了当年商业重埠的热闹景象。
当现代媒体人走进沉淀百年报史的洪江报馆,目光掠过泛黄旧报纸,一场跨越时空的“新闻对话”悄然展开。从旧时印刷工具联想到如今的融媒体矩阵,从昔日民生通讯联想到当下“脚底板下出新闻”的理念,历史与现实的思想火花在此碰撞。
芷江受降纪念馆:铭记抗战胜利的精神坐标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芷江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以厚重的历史底色,成为人们缅怀先烈、汲取奋进力量的精神圣地。“全面抗战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这句纪念馆里的话语,精准概括了此地的历史意义。
1945年8月,芷江见证了永载史册的时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7日国民政府确定芷江为中国战区总受降地;21日至23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一行飞抵芷江,交出兵力部署图、签署投降备忘录,“芷江受降”正式启幕。这一事件,不仅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标志,更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胜利的关键节点。
如今,受降纪念坊上“血”字形青砖依旧肃穆,受降旧址的九屉桌静静陈列,馆内5139件藏品、207件珍贵文物,无声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每年数万国内外游客、学者慕名而来,在影像与文物中触摸历史、感悟胜利艰辛。
链接
穿越千年芳华
解锁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文旅密码
潇湘晨报记者邓舒文怀化报道
9月15日上午,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在即,央媒及省市媒体记者齐聚怀化,先后走进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高庙遗址博物馆、“芳华年代”文旅休闲街区,在触摸历史与体验当下中,感受怀化文旅魅力。
安江农校纪念园:稻穗间的“禾下乘凉梦”起点
走进老校门,袁隆平题写的“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鎏金大字映入眼帘,两侧“文明进取、勤奋务实”的校训似仍回响着旧时书声。“这里是袁老梦想的启航地,也是杂交水稻改变世界的开端。”讲解员说。
1953年,24岁的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至安江农校任教,先后担任植物学、作物栽培等课程教师,一辈子扎根田野,将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1961年,袁隆平在试验田发现那株“鹤立鸡群”的天然杂交稻,埋下“禾下乘凉梦”的种子。“从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育成‘南优2号’,袁老团队在这里创下无数个‘第一’。”杂交水稻发源地纪念馆内讲解员介绍。墙上老照片里,袁隆平在田间记录数据、与妻子漫步的场景,让岁月痕迹越发鲜活。
目前,园内二十世纪40至80年代的校园建筑及杂交水稻科研设施完好保存。如今的安江农校纪念园里,研学少年赤脚踩在田埂上,捧着稻穗感受“粒粒皆辛苦”;非洲学员掌心的稻种,即将在尼罗河畔抽穗。袁老“最念安江”的话语,在此刻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高庙遗址博物馆:七千年前的农耕文明曙光
沿沅水北上,高庙遗址博物馆以“一粒种子”为设计理念,夯土立面融入白陶凤纹,与沅水相映成趣。“大家看这几颗碳化稻粒。”讲解员指向展示柜,“这是7400年前的稻作实证,将中华文明史源头推前两千年!”记者们纷纷俯身,凝视这几颗承载远古记忆的稻粒。
展厅内,“凤起高庙文明根脉”主题展里,共展出文物和标本240余件,系统呈现距今7800年至6600年的高庙文化全貌。馆内展陈的高庙文化白陶尤其引人注目,其原料采自河谷高岭土与山地镁质黏土,工艺突破传统就地取材模式,开创中国陶瓷史先河,其凤鸟、獠牙兽面纹饰等更成为后世艺术与信仰体系的重要源头。
走出博物馆,考古公园实景区域让人沉浸式穿越:遗址核心区复原七千年前聚落,陶艺部落里游客亲手制作八角星纹陶器,广场12米高的不锈钢凤鸟雕塑,以现代语言诠释古老图腾。
“芳华年代”街区:穿越上世纪80年代的工业记忆
走进“芳华年代”街区,时光瞬间倒回上世纪80年代:老工厂铁门、复古标语依稀可见,机床、齿轮做成景观小品,旧码头、老照片、老票据、复古标语等工业符号和怀旧元素一一浮现眼前。“像看到父母年轻时的场景!”一位记者对着复古公交站牌拍照。
这片依托工业遗存打造的街区,以“燃情的岁月”“我们的青春”等为篇章,将工业记忆变成可体验空间。“恋曲1980”咖啡吧、集装箱式茶吧与书吧,将硬朗的工业风建筑与现代休闲功能巧妙结合,成为热门打卡点,工业风与现代休闲巧妙融合。
漫步街区,穿复古裙的游客拍照、孩子围着老机床提问、老人在展区回忆奋斗时光,工业记忆与现代生活在此交融。
一上午的走访,记者们不仅感受到旅发大会的浓厚氛围,更触摸到怀化文旅融合的脉搏。这座承载农耕文明、历史底蕴与工业记忆的城市,正以独特姿态迎接八方宾朋。
来源:潇湘晨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