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带您走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遍访石窟寺,
聆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点击音频,听有趣的广播剧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今天我们探访的是改写人类进化史的远古密码——灵井“许昌人”遗址。
游客:导游,这处泉水边的遗址看似普通,为何能轰动世界?
导游:您可别小看这方土地!2005年,附近煤矿透水导致灵井泉水骤断并循泉眼回流,地下水位下降,原生地层出露,沉睡十万年的秘密终于重见天日。2007年12月,考古队在探方中挖出23块头骨碎片——竟是距今12.5万至10.5万年的古人类化石!这是河南首次发现古人类头骨,被命名为“许昌人”。更震撼的是,2014年又出土22块头骨,包括有完整的枕骨、部分顶骨、眉脊和颅底骨等,骨骼多数可拼接复原。至今这里已发现45件头骨化石,是1949年以来全国之最!
游客:十万年前的“许昌人”?他们长什么样?
导游:问得好!中美科学家用了十年破解谜题,您瞧复原像——许昌人脑容量高达1800毫升,比北京猿人更接近现代人,但头骨低矮扁平,乳突短小内斜,既有中国古老人类的特征,又神奇地融合了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研究表明,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北方古老人类与欧洲尼安德特人基因交流的结果,打破了“非洲起源说”的理论!
游客:天哪!
灵井“许昌人”遗址勘探时照片
游客:那这里还有其他发现吗?
导游:当然!您脚下第11层是旧石器时代的“狩猎营地”:原始牛、披毛犀的骨头带砍痕,石斧、骨锥散落遍地。最绝的是上层出土的“灵井鸟雕”——灵鸟通体颜色呈灰褐色,表面光滑,局部显示清晰的雕刻痕迹,鸟身线条简洁流畅,形态完美,距今约1.2到1.5万年,保存十分的完整,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立体雕刻鸟化石。
灵井“许昌人”遗址勘探时照片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是以泉水为中心、跨越旧石器至新石器时代的珍贵遗存。其出土的45件“许昌人”头骨化石,为东亚现代人起源提供关键证据;距今1.2到1.5万年的“灵井鸟雕”,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圆雕艺术的空白;完整的古生态环境遗存,揭示十万年人类生存智慧。遗址于2007年、2017年两度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灵井鸟雕”入选“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由河南省文物局与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出品,聚焦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述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根脉。
来源: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程冰冰 谷艳敏 罗曼 马翔 罗栋巍
图片来源: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