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文化瞻仰到四季康养旅居,从匆匆过客到成为常住“家人”,娄山关这片革命精神浸润的沃土,在今年夏季展现出全新的活力。通过“白+黑”“动+静”多元业态融合,当地正将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热经济”,推动避暑产业持续蓬勃发展。
夏末秋初,娄山关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他们在讲解中聆听历史,在遗址间追寻初心,从红军长征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
“来到这里更加体会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湖北游客温志辉感慨道。
来自四川的宋前宏一家,特意带孩子宋雨卓重走长征路,感受革命精神的教育与传承:“带着孩子来体验下红色革命根据地比较有纪念意义,也能加深孩子的印象。”
“红军不怕困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着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刻苦努力。”宋雨卓说。
今年正值娄山关战斗胜利九十周年,景区推出了多项互动体验项目。游客可以朗读或撰写一封家书,沉浸式感受长征精神,也让红色旅程更加深刻。此外,从7月18日起,娄山关还全新打造“云见”项目,吸引游客傍晚前往西风台观赏“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丽景色,并享受特色餐饮,体验夕阳下的惬意时刻。
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娄山关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同比增长15%。仅在夏季高峰期,每日游客量就达3000至4000人,其中前往西风台观赏落日的游客约有300人。
景区周边的文旅业态也日趋丰富。“胜利邮局”“云见·窑烤”等商店营业至晚间,375种文创产品吸引大量游客驻足。尤其是一本“胜利护照”,融合毛主席诗词和打卡点设计,成为热门纪念品。正如遵义新兴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虹所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而这本护照象征着属于自己的胜利。”
除红色主题体验,板桥镇还在7月至9月举办纳凉季、篮球赛、联谊晚会、篝火狂欢等20余场活动,累计吸引3万余人次参与,让游客在平均24℃的清凉中,感受到更多元的旅游乐趣。
许多游客来了便不想离开。成都游客曾素清笑着说:“这里太‘巴适’了,我们又续住了一个月。”
来自重庆的游客王达贵也表示:“进了板桥镇的门,就是板桥镇的人,来了不后悔,还想再来。”
罗成凤是益然客栈老板,5年前从城区回乡改造房屋,做起避暑山庄。这几年她通过社交媒体账号,吸引各地游客前来避暑。今年从网上订房的游客达到40多人,自己的房子住不下,她还介绍给附近的客栈。
“今年还没住完,就把明年的房间又订完了。”罗成凤高兴道。
来自重庆的贺栋良,已经连续两年到娄山关避暑,吸引贺栋梁的不仅是清凉,更有那份宾至如归的暖意。为提升服务体验,当地还成立了“心栖娄山候鸟党支部”,选举长期旅居的游客担任副书记和乡村发展顾问,搭建起沟通平台,快速响应并解决游客提出的问题。
“有问题向上一级党组织反馈,昨天提问题,今天就得到反馈已经改进了,很高效。”贺栋良点赞道。
不仅如此,镇卫生院每周走进避暑客栈为老人巡诊体检,获得游客一致好评。
目前,娄山关周边已发展农家乐和民宿298家,拥有标准床位超过12000张,旅游从业人员1200余人,日接待能力提升至3万人次以上。避暑经济还带动了文化演艺、夜间经济、研学旅游等产业成长,推动黄焖鸡、冷水鱼、藤编、板桥豆腐干等特色产品年产值突破千万元。
今年避暑季,板桥镇预计接待游客1.1万人,民宿入住率达100%,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000万元,真正实现了从“人气”到“财气”的转化。
汇川区板桥镇党委书记张籍中表示,未来,板桥镇将继续发挥“候鸟党支部”的桥梁作用,通过党建引领提升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生态资源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让每一位旅客“旅居如归”,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
汇川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永红
编辑 吴浩宇
二审 杨柳
三审 唐正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