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李天锐 何勤华 凉山观察 王荣升 颜雨秋 文/图
9月16日一早,四川西南的泸沽湖畔情人牧场,人来人往,随着不远处的格姆女神山上的薄雾散去,2025年凉山州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在这里启幕。
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系列活动,以“世界泸沽湖、文旅促‘三交”为主题,聚焦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旨在讲好保护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将转山转海节打造成继彝族火把节之后,凉山州又一张极具民族特色的文旅名片。
“泸沽湖风景很美,又可以感受民族风情,这一趟来得值。”从广州来的游客陈敏告诉记者。
航拍开幕式现场。
文旅促“三交”
转山转海节这些活动引关注
转山转海,是摩梭人世代相传的古老习俗,源于对山水自然的敬畏与感恩。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摩梭人身着盛装,转山、转海、转好运,祈求平安、健康与丰收。今年,凉山州将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正式设立为“泸沽湖转山转海节”,并纳入地方法定节日,盐源、木里两县民众可享受一天专属假期。
当天,盐源泸沽湖与木里香格里拉湖两地同步举办系列活动。
泸沽湖会场以“湖畔交响”“山海致礼”“节日欢歌”“转山转海”四大板块呈现精彩内容。摩梭青年跳起传统甲搓舞、达巴诵经祈福,悠扬山歌与特色乐器演绎,配合猪槽船转海,为观众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中,摩梭文化以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呈现:民族群舞《太阳来到我的家》展现农耕文明的喜悦;情景舞蹈《舅舅的白马》诠释母系家庭中舅舅的角色担当……这些节目不仅是对传统的还原,更是对摩梭文化现代价值的深度挖掘。
在木里香格里拉湖会场,当地居民和游客沿着湖畔漫步,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转山转海这一传统习俗的独特内涵。非遗展示区内,精美的唐卡、传统的手工纺织技艺、独特的木雕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一一呈现。
当天,还举行了“泸沽湖对话”,文化学者、旅游专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围绕跨文化合作、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等进行交流。
泸沽湖。
文旅融合
持续打造系列特色文旅品牌活动
“我是摩梭人,我在泸沽湖畔期待大家的到来!”在泸沽湖会场,正在准备转海的摩梭人李直知,欢迎各地的游客来泸沽湖旅游。
本届转山转海节吸引了来自全国不少地方的游客与本地摩梭人、藏族、纳西族等群体共同参与到民俗体验活动中。
泸沽湖的文旅融合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四川泸沽湖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超过30%,不少村民返乡创业,开办民宿、餐饮和手工艺店铺。据统计,四川泸沽湖景区现有民宿近500家,带动就业3000余人。此次活动,为四川泸沽湖文旅发展再添动力。
游客和当地群众跳“甲搓舞”。
在15日的推介会上,四川泸沽湖文旅产业链投资机遇清单发布,涵盖9个文旅项目,总投资约43.6亿元。项目涉及文旅融合、民宿集群、传统村落保护等方面,吸引了不少文旅企业和客商关注。
还有利好。记者了解到,在建的西昌至香格里拉高速预计2027年底阶段性通车,待建的攀枝花至盐源高速即将动工。未来,游客到四川泸沽湖的便捷性将大幅提升。
记者了解到,凉山州正聚焦把四川泸沽湖打造成世界旅游目的地、文化遗产景观地、摩梭家园共富地,让游客在骑马转山、泛舟游湖中,感受自然之美、领略人文之韵、体验摩梭文化。同时,凉山还以此次转山转海节为契机,持续打造系列特色文旅品牌活动,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