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来过山西,该怎样为你描述?山西很“土”,是巍巍太行绵延不绝的土,是滔滔黄河携卷而下的土,是方言里保留着古汉语音韵的“土”,是洪洞大槐树下故乡的土,是积淀着中华文脉的土。踩过山西的土,才懂得生命的厚度。山西山川多姿,风光壮丽,东傍太行,西临黄河,勾勒出地理的轮廓。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对话表里山河,看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探“太行第一雄峡”。
关道循环曲折 城墙恢宏壮丽
说起雁门关,人们通常会想到唐朝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诗人提供给我们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战争画卷,原来车毂交错、横刀立马的大场面通过文字的诠释,还可以这样排列——黑云压城,甲光向日,角声满天,霜重鼓寒……
也许正是源于唐诗的力量吧,现实的雁门关与很多游客心中的构想不谋而合。前腰铺驿站、阜戈寨民居、十八弯关道,还有雁门关关城的主体建筑,仿佛是从线装的古书里移出来复归原位。尽管有一些摹造和复古的意味,但清幽静谧、古拙苍凉的格调还是把游客带到一个遥远而时局动荡的年代。
循那样曲折的关道,攀那样宏丽的城墙,感知那样山环水合的形势,总觉得这里刚刚平息了一场鏖战,利镞穿骨,旗靡辙乱,一匹失去主人的战马嘶啸着没入山谷……
从未见过如此高远的天空,从未见过如此雄浑的关城,哪怕是两根悬着方形刁斗的石幡杆都有着参天气象。还有呢?还有就是镇边寺外的两只石狮子,雁楼之上的“中华第一关”牌匾……对游客而言,雁门关的一匾一联、一堞一楼,都可以让人切身感受到千载之前戍边将士剧烈呼吸的撞击,即使是天险门、地利门上的石刻题额,也摸不透铁马秋风的剽悍。
这样的地方本身就是供人怀古的,壮怀激烈的情愫可以贯穿每一个游客的胸襟。
昔日金戈铁马 今朝小康人家
经过大修的雁门关,已再现昔日雄姿。汉白玉的雁靖坊高标挺然;横贯于关南关北的青石关道焕发着苍古的韵味;在阜戈寨民俗村的泥墙下面,依然蛰伏着先民寻常生活的五味杂陈;前腰铺驿站进进出出的游客,似乎都是些持有勘合或火牌的邮差,他们十万火急地由京师而来或从雁门而去,怀揣的不是边关告急的文书,就是兵动塞外的带钩虎符;倒是云际泉里的游鱼悠然置身物外,清涟的泉水却有更加久远的沧桑倒映在上面……假使当年的吉安侯,突然身着绣有流云飞鱼海浪江崖图案的飞鱼服,英姿飒爽地回来了,他也一定会被雁门关的恢宏气势所惊讶和叹服。
从战国到明代,雁门关一直是主要边防要塞和交通咽喉,烽烟不断,发生的战事数以千计。
在景区入口处,依山面南而立的“历代名人壁”,以浮雕的形式展现了59位与雁门关有关的历史人物,见证着这里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
古关道上,一道道车辙碾轧的痕迹分外明显。雁门关是连通中原与草原的必经之地和重要节点,没有战事时,商旅在此南来北往。借助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雁门关形成了以军事防御体系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的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关隘文化旅游区,内含关城、长城、隘城、兵堡、烽火台等边关特色景观。近年来,当地政府引进了文旅集团,签署了雁门关景区投资运营协议书,探索“名胜景区+乡村客栈”的发展模式,开发农家乐、星级酒店等,加之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建设,助力周边村民增收。
如今,行走在雁门关景区内,道路两旁小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古城楼下合影留念的游客络绎不绝,昔日金戈铁马的边关要塞,如今正在助力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太行第一雄峡 神奇山水画卷
车行 “时空隧道”,洞外是陆地,洞里是水乡;泛舟“高峡平湖”,人从山间过,船在画中游;漫步峡谷之中,观壶穴洞天,听珠帘鸟鸣;乘坐高空缆车,瞰千峰竞秀,绿“染”八泉。尽享“地上看、水上游、天上观、云中行”的太行胜境。这里便是“太行第一雄峡”——长治市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
重峦叠嶂的山峰、鬼斧神工的峭壁、千姿百态的山石、绿浪滔天的林海、潺潺流淌的泉水、清澈见底的池潭……一路沿山而上,八泉峡的丰富景观让每位来访者都惊叹连连。
如今这一片绿意,是壶关人民40余年艰苦绿化的成果。由于壶关属于典型的干石山区,县志中有“掘地三千尺犹不及泉”的记载,民间也有“冬天吃冰雪,夏天喝泥汤,带上干粮洗衣裳,一年四季为水忙”的俗语。“在过去,壶关县十年九旱、寸草难生。当地发明了干石山上栽油松的技术,40多年来共绿化荒山105万亩,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由7%提高到52.6%。”
一代又一代的壶关人,靠着双手种出绿水青山,近年来,壶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战略,全力推动文旅融合,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2019年,八泉峡景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科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在关于太行山大峡谷开发的规划文本中称其为“世界级极品旅游资源”。
文旅融合发展 擦亮山水名片
自八泉峡景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来,在创新发展、项目开发、业态创新、基础建设、品牌塑造等方面动作不断、亮点频出,有突破、有成效。
八泉峡景区雄居太行山大峡谷中段,集自然风光与现代时尚于一体,蕴涵了太行山之精髓,先后荣获 “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十大最美峡谷”等称号。
这里的魅力不仅在景美,还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文旅融合释放出发展新动能。曹操北征高干,在这里写下了“北上太行山,艰难何巍巍”的慷慨诗篇;王安石拒受紫团参,在这里留下了清正廉洁的千古佳话。孔子回车、钟繇隐居、嵇康寻幽等典故,也让这里成为亲子游和研学游青睐的佳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来到八泉峡,游览完山景后,沿自游船码头换乘水路顺流而下,可以欣赏高峡平湖景观和“八泉之心”。这个重磅打卡点是游客必来之处,必须把来自高山的“爱心”装进镜头。
八泉峡有泉源300余处、飞瀑30余条。因峡谷中后部桥后沟段有八股大的泉水同出一地,峡谷中部又有两处泉源均是8个泉眼,三处泉数均合 “八”倍数,易名“八泉峡”。
在这里,游客还可以体验攀岩、漂流、徒步等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刺激。此外,景区还有壶关羊汤、小车刀切糕等特色美食,令人回味无穷。
近年来,八泉峡景区在编制景区提升规划、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服务水平、打造旅游景区品牌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实现了景区整体品质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好山、好水、好服务,如今的八泉峡景区,集山水优势与精心服务于一体,使景区全域极目皆风景,成为集自然观光、生态旅游、地质科考、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绝佳之地,也让文旅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当地人民增收的有力支撑。(本报记者 卢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