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设计的这款蜡染笔记本成为‘爆款’,截至目前销售额已突破40万元。”9月3日,在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初色东方(贵州)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既是公司负责人又是贵州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靳秀丽手持一款靛蓝染色的笔记本向我们展示。封面上,“蝴蝶妈妈”、铜鼓纹等图腾,与现代压烫工艺相结合,既古朴又时尚。
图/受访者提供
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3.67亿人次、旅游总花费4226.94亿元、游客人均花费1150.24元。旅游市场的火热,也带动文创消费走向深化。越来越多的游客已不再满足于“印个logo”的纪念品,转而追求更具文化内涵和设计品质的产品。这一变化,被身处一线的靳秀丽敏锐捕捉。
“过去游客买文创,图的是个纪念品。但我更希望把我们民族文化传播出去,不仅让游客好便携,也能将‘文化价值’和‘设计感’相结合。”靳秀丽说道,目前公司已开发产品400余种,从床上用品、装饰挂件、围巾、裙子、手帕、布包等多个品种,努力将苗族蜡染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的不同场景。
图/受访者提供
在她看来,好的文创设计必须实现“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守正’,是守住图腾背后的文化记忆、技艺背后的民族智慧;‘创新’,则是让这些元素自然地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不是生硬嫁接,而是文化解读、实用功能、情感联结的流畅转化。”
从一款热销的蜡染笔记本,到数百种融入日常的非遗产品,靳秀丽与团队的努力让我们看到:非遗不再仅是橱窗里的展示品,而是可穿戴、可书写、可融入日常的生活伴侣。
图/受访者提供
唯有真正理解文化、尊重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用化、时尚化、情感化的创新,文创产品才能跨越“纪念”的边界,成为可持续陪伴、可被反复讲述的“民族的礼物”。
而这,才是“把民族文化带回家”的真正意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蒋鸿琪
编辑 李丽
二审 余光燕
三审 安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