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一日游
●张少杰
九月十四日,又是一个周末,距离上次带孙子去夏县旅游已过去二十天了,今天我们又要开启新的旅程。天还未大亮,我已经在孙子想想耳边轻声呼唤:“起床了,我们要去旅游了。”小家伙揉揉眼睛,一骨碌坐起来,脸上挂着期待的笑容:“现在就出发吗?”自打上周在“城景通”小程序上预约了这趟新绛县之旅,想想就一直在盼着这一天。
洗漱完毕,奶奶已经准备好了早餐——香喷喷的鸡蛋菜饼。想想吃得很快,一个菜饼、一块蛋糕,再加一小碗米汤下肚,就迫不及待地喊着:“爷爷奶奶,我们出发吧!”妻子快速收拾好背包,我们牵着想想的小手走出家门。
在学苑路职业技术大学西门口,我们和其他几位游客一起等候旅游专车。不一会儿,车来了,司机清点人数后,我们便向着新绛县出发了。车没有走高速,而是沿着通往稷山的国道一路前行。
车上大多是龙居镇几个村的老年人。交谈中得知我曾在那里工作过五年,大家顿时亲近起来。一路上说说笑笑,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我们的专车驶入了新绛县城。
按照司机师傅的安排,我们在绛州署路口下车。第一站便是这座闻名遐迩的古代官署建筑。
绛州署:穿越千年的官署文化
绛州署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三级衙署之一。整体建筑群占地约2万平方米,遵循中国传统官署建筑规制,沿中轴线依次布置有照壁、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堂、内宅等建筑。
我们刚到门口,正好赶上沉浸式演出。演员们模仿古时县衙清晨开门办公的场景:开大门、鸣锣、兵卒开道、师爷宣读告示,最后是县官老爷宣誓为民服务。我们这批游客也被安排参与互动,扮演了一回古代百姓。
进入衙署后,我们逐一参观了各个厅、院、堂、殿。在大堂,又观看了一场审案表演,讲述了一个县官明察秋毫、破获盗窃案件的故事。想想睁大眼睛看着表演,不时询问情节发展,若有所悟地点头称赞。观众们纷纷为表演鼓掌,更是为古代清官秉公办案的精神喝彩。
据资料记载,绛州署在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缮和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遗构。这里不仅是古代州府行政管理的实物遗存,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官署制度、建筑艺术和社会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龙兴寺:千年古塔的神秘传说
离开绛州署,我们步行约一公里来到龙兴寺。这座寺庙始建于唐咸亨元年(670年),初名“碧落观”,后改称“龙兴寺”。寺内最负盛名的当属龙兴塔。
龙兴塔始建于唐,原为八级,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为十三级宝塔,高约42.4米,呈八角形。塔身挺拔秀丽,每层均有砖雕仿木结构斗拱和檐口,工艺精湛。
这座塔最神奇之处在于历史上多次“冒烟”的现象。据寺内视频介绍,自建塔以来,每当国内有重大事件发生,塔顶就会冒出一股青烟,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这一现象在1971年、1976年、1993年等多个年份均有出现,曾引起专家学者关注并进行考察,但至今未有定论。当地人对龙兴塔奉若神明,顶礼膜拜。
我们怀着虔诚的心参拜了每个殿宇。想想也学着我们的样子,在软垫上跪下,双手合十作揖磕头。我默默祈祷:“愿国富民强,全家平安健康,想想快乐成长。”
由于塔内楼梯狭窄陡峭,也为保护古塔,我们没有登塔。我拉着想想的小手绕塔一周,小家伙一步三回头,很是不舍。在寺门口的礼品柜前,想想盯着仿塔毛绒玩具说:“爷爷,这个就是刚才的塔吧。”看他喜欢,我当即买了一个送他。想想高兴地拿在手里,看个不停。
文庙:儒家文化的圣地
离开龙兴寺,步行约五百米,我们来到了新绛文庙。这里供奉着文圣孔子及其弟子,是中国北方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文庙之一。
新绛文庙创建于北宋初年,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整体布局规整,沿中轴线依次为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覆以琉璃瓦,气势恢宏。
殿内外随处可见孔子及其弟子的名言警句,文化气息浓厚。想想听着我们读匾额上的句子,不时插话:“这个在幼儿园老师也给我们读过”、“这句是论语里面的,我也读过”。我们为想想的好学感到由衷高兴,也不禁再次为给他起“想想”这个乳名而得意。
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古代儒学教育和科举考试的地方。据记载,明清时期,这里曾是绛州最高学府,培养了大量人才。如今,它依然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古城新貌:变迁中的新绛
参观完文庙,已过中午十二点。我们选了一家特色小吃店,点了木须肉、炸酱面和臊子面。原本打算品尝新绛特色“火锅”,但因天气较热,加上想想不太想吃,最终作罢。不过这家的手擀面确实不错,味道鲜美,想想吃得很尽兴。
饭后,距离集合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便在附近街道闲逛。过去我曾来过新绛几次,这次感觉变化很大:街道更加干净整洁,门店招牌整齐有特色,车辆礼让行人,行人精神饱满……看到这些变化,我由衷感慨:变了,都变了!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裕了,连我们出来旅游都能享受免车费、免门票的优惠政策。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人齐后,我们踏上归途。车上大家欢歌笑语,畅谈今日游览的收获。想想嚷着:“爷爷奶奶,我们下次去哪里旅游?我还要去!”同车人听了都笑道:“看现在的孩子多幸福,这么小就能到处旅游,见多识广,真好!”
不觉间,车已驶入运城市区。大家互相道别,互致再见。这次新绛之行,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古衙、奇塔和文庙的魅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进步。这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也是一堂生动的历史文化课。对于想想来说,这更是一次难得的成长体验。期待着下一次的旅行,期待着再一次与历史和文化的亲密接触。
编辑/董应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