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邢台日报】
在红川绿谷中共赴“太行之约”
本报评论员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金秋九月的邢襄大地,峰峦叠翠、流光溢彩,仿佛一幅浑然天成的瑰丽画卷。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时节,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邢台举行。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山水之约,红色血脉与绿色生态在此交汇,千年文脉与当代创新在此融合;这是一次对邢台文旅成果的检阅,聚焦“运动、康养”特色主题,“太行泉城”以蓬勃生机向世人展示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邢台是拥有3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更是因泉而生、因泉而兴的太行泉城。邢台之变,始于理念之新,成于实践之笃。这座城市以系统思维重构全域全季全业旅游发展新格局,立足“红川绿谷”资源,全力打响“骑行太行”运动品牌,强化康养元素和业态植入;将散落的泉水、湖泊、古街、绿道有机串联,构建起“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旅游休闲城市主体框架,让“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品牌愈发闪亮。从邢州老街的市井烟火到七里河北岸的健身绿道,从扁鹊康养度假区到智能骑行服务平台,邢台突破传统观光局限,以“文旅+”思维拓展新场景、培育新业态,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体验”的深刻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旅游模式的升级,更是城市发展逻辑的重构——以文旅为支点,撬动全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红”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作为抗大总校旧址所在地,这片红色热土,浸润着深厚的抗战精神。如今,通过抗大1940街区的红色文化体验、沉浸式实景剧的动人演绎、红色研学课程的创新开发,厚重的红色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可亲可近。红色主题骑行线路“抗大路”串联多个景点景区,可在运动中重温历史,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这种将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正是邢台推动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精彩注脚。
“绿”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底色。依托太行山生态屏障和百泉湿地系统,邢台大力推进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构建起“水美、岸绿、河畅”的生态廊道。骑行绿道穿行其间,湖泊泉群点缀其中,康养民宿依山而建,生态农业蓬勃兴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生动诠释。更值得一提的是,邢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力发展甜蜜经济,打造婚恋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培育消费新热点,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
从石头房改造的精品民宿,到酸枣延伸的康养产业链;从AI智能夜景的骑行线路,到飞拉达攀岩的垂直探险,邢台正在以多元业态、多维体验重新定义“太行泉城”魅力。“泉城骑行”“红川绿谷骑行太行”是其中熠熠生辉的金名片,50条总长800多公里的赛道,15条山、河、林、湖精品主题骑行赛道,荣登“中国骑行地图”精品骑行线路榜首的“抗大路”;“泉城骑行”小程序掀起全民骑行热潮,不限时、不集中的全民积分赛,让市民随时随地都能参与。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举办体育赛事活动384场,吸引参与人次78.9万。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成为拉动就业、促进消费、振兴乡村的重要引擎。
邢台之变为太行山文旅带乃至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邢台样本”。事实证明,只要以文化为魂、以生态为基、以创新为帆,传统资源也能焕发时代光彩;只要以游客为中心、以体验为导向、以产业为纽带,“绿水青山”自有“经济流量”。
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不仅是一场文旅的盛会,更是一次发展的契机、一次形象的展示、一次未来的播种。以泉为媒、以山为屏、以文为脉、以旅兴业,邢台正在加快建设文旅融合、全域全季全业旅游强市。“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邢台,正成为邀请函上最动人的色彩。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