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盛夏,香港几百名建筑工人和工程师都要爬200多级台阶,去坚尼地城海边的青莲台。
那里有座小庙,供奉的是鲁班——周朝的传奇木匠,建筑工人的守护神。即便天热得让人喘不过气,工人们还是挤在烟雾缭绕的庙堂里,手持香烛,一遍遍鞠躬,为这位建筑之神祝寿,祈求来年工作顺利。
"我总跟人说,鲁班就像我们的米开朗基罗。他是设计师,是建筑师,也是工程师。"香港建造业分包商联会会长吴志超说。这个联会代表着全港的防水、金属加工和搭棚专业人士。
"我们得向前辈致敬,鲁班是我们的师父。"
拜鲁班这事儿,在如今经济不稳的时候格外有意义。疫情之后,香港大型建设项目减少了,很多工人没了稳定的长期工作。这其中就包括香港的"蜘蛛人"——数千名掌握竹棚搭建古老技艺的建筑工人。
走在香港街头,你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住宅楼外包裹着竹竿搭成的网格结构。每根竹竿用尼龙绳绑扎,形成纵横交错的图案。这些脚手架立在摩天大楼上,高达几百英尺,外面罩着绿色、蓝色或紫色的安全网,像给建筑物穿上了彩色的茧。
小一点的竹架常常从窗户探出来,或者包围着空调外机和阳台。
竹棚不光用来建新楼,香港每年还有成千上万栋高楼和历史唐楼需要翻新,都离不开它。
这技术在香港流行了一个多世纪,但要追根溯源,得回到两千年前的汉朝。上世纪90年代,内地开始按国际标准改用钢铁和铝合金脚手架,香港却一直坚持用竹子。
香港一些最高的地标建筑,比如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汇丰银行总部,还有88层的国际金融中心,建造时都用了竹棚。
除了现代建筑,竹子在搭建临时粤剧戏棚方面也功不可没。这些完全用竹子搭成的传统戏棚,专门在神诞或盂兰节这样的特殊日子里建起来。
"钢材相对坚硬强韧,但不如竹子灵活。"在英国奥雅纳工程公司工作的结构工程师何高文说。他有三十多年监督香港高楼建设的经验,包括283米高的长江中心。
"竹棚有它独特的工艺美。你能搭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漂亮造型。"
不管是传统建筑还是现代工程,摆弄这些长竹竿都需要特殊技巧和直觉,得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掌握。
"有些人学一年、两年、三年甚至四年,也未必能成为师傅。"香港九龙搭棚职工会主席何秉德说。
"但金属脚手架的技术要求就低多了。只要你有力气,一般很快就能达到要求。"
竹子是草类植物中最大的成员,容易燃烧,容易老化,下雨天强度会降低,这让人对它的耐用性产生疑问。
"我们得想办法克服这些挑战。"奥雅纳的何高文建议,可以给竹竿涂上环氧树脂或塑料涂层来防止腐蚀。
"这是我们需要维护的文化。"
但要把这个传统传承下去并不容易。行业里都是上了年纪的工人——78岁的梁兆威就是去拜鲁班的几十位老搭棚工人之一,很多人都快退休了。新人才也很缺乏。
"很难让年轻人入行。香港的年轻人不想做体力活,也不想要一个让他们感觉不舒服的身份。"吴志超说。
今年早些时候,香港发展局宣布,从3月起,50%的新公共建筑项目需要使用金属脚手架,以"更好地保护工人",并与"发达城市"的现代建筑标准接轨。这让关于保护这项技艺的讨论再次升温。
这个通知在香港居民中引起了担忧,尽管根据声明,这项政策今年只会影响"一两个新建筑项目"。
发展局后来向媒体证实,2025年只有一个公共项目会受影响。但一些居民还是在社交媒体上哀叹,认为这是竹棚时代终结的开始。
"趁还能看到,赶紧拍下竹棚吧。"一位香港摄影师在Instagram上写道,这条帖子获得了超过2万个赞。"这真的是香港安静的奇迹之一。很快,它就会成为过去。"
这项历史悠久的建筑技术也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展示。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世界最大的建筑展览,香港馆就展出了竹棚。
5月,威尼斯Campo della Tana广场的庭院里搭起了一座巨大的竹棚,展示香港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和对比性,聚焦受威胁的文化遗产。
策展人说,他们的提案是在1月完成的,比政府宣布采用更多金属脚手架早了两个月。
"说实话,我们有点震惊,因为我们计划这个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政府会有这个宣布。"建筑师兼策展人之一的周颖说。
"所以我们立刻想,'我们的展览现在传达什么信息?'它承载了完全不同的重要性,特别是当我们把它带到威尼斯这样的地方。"
十一位竹棚师傅前往威尼斯搭建这个结构。看着他们工作,周颖的意大利同行们对材料组装的速度和精确度印象深刻——几乎不需要计算。
"这些前现代技术在标准化的世界里从来得不到认可,因为你有钢铁,有混凝土,有可以计算的数字。"她说。
"而这里,我们有的东西连意大利人都说,'哦,我们需要你们的结构工程师来认证。'"
36岁的陈柯是一名为外部维修工作搭建竹棚的工人,他说最近全行业关于建筑工地致命事故的讨论促使政府更多介入。根据香港劳工处的数据,从2018年1月到2025年8月,有24起与竹棚相关的死亡事故。
"我刚开始做工人的时候,我们甚至不用穿上衣,但现在,我们被要求穿制服,要有礼貌等等——这最终让我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竹子不是不安全。"职工会主席何秉德强调,重要的是工人要把自己牢牢固定在木结构上。
"用金属脚手架没问题——我们不是说金属脚手架是竞争技术,但如果政府在没有太多解释的情况下发布公告……会给公众留下竹子不安全的错误印象,这影响很大。"
香港发展局回应说,在建筑中采用金属脚手架只是改善工地安全的众多方法之一。
"只要符合竹棚和金属脚手架的相关立法要求,两种脚手架都是安全的。"该局在邮件中说,并补充说政府"无意淘汰竹棚的使用"。
许多香港的大型建设项目已经在使用竹子和钢铁的混合脚手架,工会领袖何秉德说,金属杆固定在地面上,支撑着更高处的木结构。
他估计,目前80%的脚手架使用竹子,20%使用金属或混合材料。
陈柯对这个行业依然充满热情和乐观,他说自己已经开始学习金属脚手架课程,以便在劳动力市场中脱颖而出,尽管他相信竹子不会消失。
"过去几年,香港有一种感觉,需要保存这座城市仅存的身份认同。"他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