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旅行社外语导游招聘难现象成了网上的热门话题。随着中国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受免签政策放宽等因素推动,外国游客数量显著增长,但外语导游紧缺,尤其是小语种导游断层,让旅行社难以接住这波“流量”。
目前,杭州不少旅行社纷纷通过鼓励本土导游自学多语种、开启跨省借调模式等方法解决当下燃眉之急,但这难以应对持续增长的入境游需求,更无法满足游客对高质量服务的期待,并非长久之计。
如何真正破解这一难题呢?与时俱进谋长远、建机制,是不二选择。首先要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推动“语言+文化”复合型导游转型。当前不少外语导游仅能满足基础沟通,却难以深入讲解地方特色文化内涵,而外国游客来中国,往往不仅想饱览风光,更想了解各地背后的独特历史文化故事。高校旅游专业可加强小语种与旅游文化课程融合,企业也可与院校合作开展定向培养,让导游既懂外语,又能生动讲述当地文化。
其次,个性化导游服务或成未来旅游市场导游服务主流,传统旅行社需主动求变。如今游客需求升级,不再满足于常规路线,更青睐定制化、有深度的体验。独立导游能凭借灵活的行程安排和精准的文化输出吸引客源,传统旅行社不妨探索合作分成模式,与资深独立导游建立合作关系,既留住人才,又能丰富服务内容。
入境游市场的火热,是中国对外开放与文化吸引力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缩影。外语导游作为“文化使者”,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外国游客对中国的印象。唯有补齐这一领域的人才短板、创新服务模式,才能将“流量”真正转化为旅游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留量”,让更多外国游客爱上中国、记住中国,也让入境游市场在政策红利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