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为文化和旅游大省,近年来通过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齐鲁大地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努力谱写文化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协奏曲。然而,山东旅游业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在机遇与挑战中寻找平衡点。
资源丰富但产品同质,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山东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拥有多样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历史,从海滨风光到历史文化遗迹,资源类型多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然而,山东旅游目前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优质旅游景点数量相对较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许多景区提供的体验相似,未能充分挖掘本地文化内涵,导致游客体验流于表面,难以形成深刻印象。山东需要更加注重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深入挖掘齐鲁文化的独特元素,将地方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体验相结合。通过构建“四季不断、近悦远来”的特色产品和活动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从资源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转变。
产业规模扩大但配套不足,需提升服务质量。山东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山东文旅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上升,重要支柱产业地位逐步彰显。但与此同时,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也逐渐凸显。部分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未能与游客增长需求同步发展,影响了旅游体验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旅游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也有待提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管理存在短板,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意愿。山东需要将“好客山东”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让游客不仅能“来了”,更能“留下来、还想来”。
政策支持有力但创新不足,需培育新业态。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文旅产业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构建了支持文旅发展的“1+1+N”政策体系,为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省级财政安排了大量消费引导资金,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体现了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决心。
然而,在业态创新方面仍有不足。虽然山东正在加快培育文娱旅游新型消费业态,持续创新“百业+文旅”消费场景,但整体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旅游业需要从单一空间向融合式、场景式、体验式空间转变,拓展文旅消费的新空间、新市场。
山东旅游业如同一位拥有丰厚家底的大家闺秀,内涵丰富却尚未完全绽放光彩。其未来发展关键在于:突出特色、提升服务、创新业态。只要坚持在这三方面持续用力,山东就能真正实现从文旅大省到文旅强省的跨越,让“好客山东”的品牌更加熠熠生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