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摩团打卡怀化“三江一湾”:穿越历史烟云,触摸时代脉动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连日来,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媒体观摩团走进怀化,深度探访“三江一湾”——安江、洪江、芷江与榆树湾。在这场时空交错的旅程中,记者们用脚步丈量山水脉络,用心感受历史回响,触摸这座“福地”的独特气质与文化魅力。
(媒体观摩团走进安江农校纪念园)
清晨的安江,薄雾氤氲。媒体团走进安江农校,袁隆平院士题写的“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赫然入目,两侧“文明进取、勤奋务实”的校训熠熠生辉。袁隆平院士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安江农校,正是袁隆平院士梦想起飞的地方。
行走其间,二十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的校园建筑及杂交水稻科研设施保存完好。袁隆平故居、大礼堂、校训碑、青年教工宿舍、教学楼农艺场……一景一物仿佛凝固了时光,让人恍若看见那位孜孜不倦的科学家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感受到那份“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赤子情怀。
(媒体观摩团走进高庙遗址博物馆)
这份稻作情缘,可追溯至更悠远的文明源头。隔江相望,高庙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见证着长江流域最早的稻作文明。以该遗址命名的高庙文化,集中展现了距今7800年至6600年间中国史前文化的绚丽画卷,绽放出中华文明起源的一缕曙光。高庙遗址博物馆内共展出文物和标本240余件,系统呈现距今7800年至6600年的高庙文化全貌。
(媒体观摩团走进高庙遗址博物馆)
馆内展陈的高庙文化白陶尤其吸引媒体团的目光,其原料采自河谷高岭土与山地镁质黏土,工艺突破传统就地取材模式,开创中国陶瓷史先河,其凤鸟、獠牙兽面纹饰等更成为后世艺术与信仰体系的重要源头。
(媒体观摩团走进洪江古商城)
转场洪江古商城,一幅“清明上河图”般的繁华画卷徐徐展开。这里肇始于春秋,成型于北宋,鼎盛于明清,曾因水而兴,商贾云集,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商城”。
洪江古商城底蕴深厚,体量宏大、影响深远,现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民国时期的380余栋古建筑。媒体团行走在青石板路上,穿梭于纵横巷弄,在会馆、钱庄、镖局、报馆之中感受昔日“商贾云集、货通天下”的盛况,体味跨越时空的商业文明连接。
(媒体观摩团走进洪江古商城)
1945年,中国战区芷江总受降的历史事件,让芷江这座小城永远载入了史册,成为闻名遐迩的“胜利之城”。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纪念馆内,三排有长廊的黑色木质平房,便是芷江受降典礼会场旧址。会场内摆放着桌、椅、沙发等文物,陈列的史料翔实。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当年曾使用过的九屉办公桌。桌子正面中间抽屉面板上有火印铭文“参加受降典礼纪念”字迹清晰。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这张办公桌是抗战胜利受降典礼的历史见证。
(媒体观摩团走进芷江受降纪念馆)
在这里,媒体团放慢脚步,凝神静思,聆听历史回响,感悟和平的来之不易。
(媒体观摩团打卡榆树湾综合体商圈)
沅水之畔,榆树成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榆树湾仅是一个百来户人家的小村落。然而,随着1972年和1978年湘黔线与焦柳铁路的相继建成,这里迅速崛起成为湘鄂桂等省区的交通要冲,旅客和货物在此汇聚。怀化,这座因火车而兴起的城市,自此步入了飞速发展的轨道。
在榆树湾综合体商圈,记者们穿行于特色文创市集,品尝地道小吃,欣赏非遗技艺展示,感受“老记忆”与“新场景”在此交融碰撞。不少记者感叹,这里不仅留存了怀化作为“火车拖来的城市”的岁月印记,更展现出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创新活力。
(媒体观摩团夜游舞水廊道 以上照片均由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金欣 摄)
驻足当下,在“三江一湾”的文明长卷中,榆树湾绽放出超越想象的华彩,以“文化为魂、商业为体”的姿态,展开“老记忆可触、新场景可感”的生动画卷,成为怀化的文旅新地标。
从远古文明到当代繁华,从人文积淀到自然馈赠,“三江一湾”勾勒出怀化多元化的旅游图景,为与会媒体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体验感受。大家纷纷表示,将用笔触和镜头传播这片土地的时代记忆与发展新姿,为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书写精彩篇章。
(全媒体记者 李金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