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晟
在重庆合川城区东北的钓鱼山上,一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军事要塞静卧于三江交汇之处。这里不仅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战场遗址,更是一段改写欧亚历史的重要见证。从1243年至1279年,合州军民在此坚守36年,历经二百余战,更在1259年击毙蒙哥大汗,扭转了欧亚战局。
今天的钓鱼城,早已不仅是石头与城墙的堆砌,更是一本立体的历史教科书、一幅多维的文化地图。合川区正以“串珠成链”的思路,多维度激活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根脉,让历史走出书本,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连日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走进合川钓鱼城,再次翻开这本立体史书。
土里读:
考古与阐释让沉睡的遗址开口说话
钓鱼城的土地,埋藏着的不只是砖石与兵器,更是一段民族融合、军事智慧的宏大叙事。近年来,合川区以考古发掘与文化阐释为基础,系统推动钓鱼城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俯瞰合川钓鱼城。
目前,钓鱼城现存总长8公里的城垣、8座城门,以及炮台、兵工作坊、衙署等南宋军事与生活设施遗址。近20年的考古发掘已出土文物近万件,近年来更在加担土遗址清理出5座城门、4段城墙、3处高台及3条道路,其中青华门为首次发现的南宋环城城门,其与周边城墙、高台形成的“双重瓮城”结构,弥补了南宋山城防御体系的关键缺环。
合川钓鱼城九口锅遗址。
更令人震撼的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元(蒙)军队攻城地道也在此发现,游客未来可通过高清摄像头一窥其内部结构。
但这些发现若只停留在学术报告中,便难以真正“活”起来。
合川区以“两步走”推动文化价值的转化:一方面,推进钓鱼城陈列中心与数字体验中心建设。数字体验中心靠近齐胜门,以战士甲胄、山城防御为设计灵感,设置数字沙盘、VR体验、球幕影院等,帮助游客建立对钓鱼城空间与历史的基本认知。陈列中心则参考范家堰遗址的中轴布局,形似“合”字入口,设专题展、通史展、非遗展等,系统阐释钓鱼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另一方面,合川持续开展《钓鱼城遗址价值的多维阐释及其应用研究》等课题,从文化角度揭示宋元战争背后“农耕与游牧之争”“民族融合之进程”的历史。
正如钓鱼城遗址考古工地负责人、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袁东山所言:“钓鱼城是中华一统、多元一体民族融合的关键节点。”而要从世界遗产的高度理解钓鱼城,则需将其置于13世纪的世界体系中去观察,这正是合川当下文化阐释的方向。
土地之下,是历史的真相;土地之上,是现代的解读。合川正用考古与展示、研究与传播,让钓鱼城从土中“站”起来,向世界开口说话。
水上游:
江河与城墙勾勒天险人智的防御图谱
钓鱼城之所以能坚守36年,不仅因人之勇,更得益于地之利——其防御体系巧妙融合“山、水、地、城、军、民”六位一体,尤其是水陆结合的城防设计,堪称古代军事工程的典范。
钓鱼城背靠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处,水源不断、物资畅通,即便长期围困仍能自持。最具代表性的是一道“一字城墙”,从山麓延伸至江边码头,实现“控山锁江”,几乎切断陆路联系,仅留水道通行,使宋军在水上占据绝对优势。这道城墙不仅是防御工事,更是天险与人智的完美结合。
如今,合川正将这一水上优势转化为文旅体验。
2023年,“钓鱼城号”游船正式启航——这是合川第一艘集观光、休闲、会议于一体的大型游船,外观为宋代仿古风格,可容纳300人,设有通透客舱和7个包房,提供餐饮与会议服务。
“钓鱼城号”大型游轮正在引领游客观赏合川钓鱼城及周围夜景。
游船目前已开通三江亲水游、三江风情游和盐井新航线,游客可沿途欣赏钓鱼城、东渡大桥、马门溪恐龙广场等景点,航程从14公里到24公里不等,时间约1小时至1.5小时。
更值得一提的是,游客在船上可直接看到钓鱼城的南北水军码头和一字城墙,实地感受当年宋军如何依托水道构建防御体系。
水,曾是钓鱼城的生命线与护城河;今天,它成了串联古今的游览线与体验带。合川通过“水上游”项目,不仅激活了江河的文化功能,更让游客在沉浸式航行中理解钓鱼城的军事智慧与地理格局。
剧里品:
沉浸与互动让历史在演绎中重获新生
若说土与水是钓鱼城的“硬核”底蕴,那么“剧”则是其软性叙事的现代延伸。合川通过沉浸式演艺、文创开发、教育融合等方式,让钓鱼城不再是遥远的历史符号,而是可感知、可参与、可共鸣的文化现场。
沉浸式互动体验话剧《合州道》排练现场。
位于钓鱼城宋街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话剧《合州道》,是该景区文旅融合的标杆项目。该剧占地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突破传统观演模式,让游客成为“探案者”,在南宋合州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参与搜证、推理、投票等方式推进剧情。剧名“合州道”寓意深远:“道”既指交通要道,合州自古为巴蜀枢纽;也指天道、人道、大道——个人奉献、国家大义、民族复兴,皆在其中。
“游客在观看过程中可以一起选出凶手,剧情会根据选择推进。”合川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刘励新介绍。该剧结合数字化、虚拟现实与情景演艺,预计今年国庆正式推出,目前已完成内测修改。
与此同时,合川还推出《话说钓鱼城》历史文化读物,以通俗语言还原真实历史,剔除讹传;开发“城城系列”文创产品300余件;推出主题短剧、精品视频、演艺小品;打造钓鱼城艺术村,推动书法、绘画、雕漆等艺术创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钓鱼城还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出“行走的思政课”。
合川区根据不同学段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生通过故事与互动体验历史,中学生强化爱国精神,大学生则提升思想深度与社会责任感。一堂“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思政课中,孩子们化身“小英雄”,学武术、听历史、体验考古,在活动中增强家国情怀。
合川正在做的,不是单一景点的升级,而是一场以文化为核、体验为径、传播为翼的立体复兴。从土里的考古发现到水上的游览线路,从剧中的沉浸演艺到教育的深度融合,串珠成链,构建出一条完整而鲜活的文化价值链。
未来,随着数字展厅、陈列中心的建成,更多影视、文艺作品的推出,钓鱼城还将持续释放其文化能量。它不仅是重庆的旅游明珠、西南的文化地标,更将是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文化遗产与旅游目的地。
千年钓鱼城,正以新的语言,向世界讲述一段关于坚守、融合与复兴的中国故事。
(本文图片均由合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原稿点击>>文化中国行|串珠成链,合川打造钓鱼城文化立体地图-重庆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