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47古天路,全长43.505公里,起于G42沪蓉高速古碑互通出入口,途经花石乡大湾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终于天堂寨镇,与G346上安线相接。这条蜿蜒于大别山腹地的公路,不仅是连接外界的交通动脉,更是一条融合红色历史、绿色生态与金色未来的“致富路”“景观路”和“产业路”。近日,中国公路学会旅游交通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名单,S447古天路成功入围。
修一条路,显一片美景
S447古天路依山就势,将大别山的雄奇险峻与公路的壮美秀丽完美融合。2023年至2024年,投资3.5亿元对古碑至马鬃岭段24.6公里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K0+000至K24+682为二级公路标准,K24+682至K43+505为三级公路标准。通过“以道增绿、以道筑景”,大力开展美丽公路建设,增设了停车休息区、观光平台等众多配套设施。如今,驾车行驶在古天路上,宛如在画卷中穿梭,实现了“路在景中延、车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的诗意愿景。
作为享有“华东最美自驾游路线”盛名的中国红岭公路的核心组成部分,古天路如一条丝带,将沿途散落的自然珍珠与人文瑰宝串联成链。从“植物的王国,天然的氧吧”的千坪村,到四季皆景、宛如仙境的马鬃岭;从“千年古树”十二檀到“金鸡朝凤凰”的小黄山奇观,形成了“一步一景一画卷,移步换景画中游”的独特交旅体验。
引一条线,活一方资源
S447古天路的开通与升级,激活了金寨中南部沉睡的资源。这条路的沿线红色底蕴深厚,不仅有“全国生态文化村”大湾村——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此地共商脱贫大计,还有中共安徽省工委驻地旧址汪氏祠等红色遗迹。红色遗址的挖掘与保护,让红色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路通业兴。古天路的成功建设,开启了对“交通+旅游”“旅游风景道+产业经济带”良性循环模式的探索。一批精品民宿、农家乐、主题漂流、乡村旅游点和旅游电商等新业态应运而生。沿线目前已设有2处驿站、2处游客接待中心、6处停车休息区、22处观景平台及节点,70余家农家乐和9家精品民宿。这条公路真正成了68万金寨百姓的“产业路”“旅游路”“幸福路”和“致富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绘一张图,融多元发展
S447古天路致力于绘就“交通+”的融合发展宏图,它以其独特的设计与运营思路,巧妙地将沿线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深厚的人文底蕴编织在一起,通过在服务节点精心融入观景、休憩、教育、文化体验等多元功能,成功塑造了“公路即景区、服务即体验”的交旅融合全新形态。公路全线拥有完善的道路旅游标识体系,设计富有地方特色;旅游厕所布局优化,力求“一厕一景”;全路段电信网络覆盖稳定畅通,保障了出行安全与便捷。打造“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系统,合理布设了观景平台、自行车慢道和游憩步道等设施,满足游客深度体验需求。
通过美丽公路建设,S447古天路如一条生态纽带,贯穿马鬃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现了交通、旅游、资源与生态的有机统一。它着力营造休闲舒适、设施齐全的汽车旅游营地,为游客提供极致的自驾服务体验。
S447古天路是“两山”理念和落实脱贫攻坚政策的生动实践,成为全国美丽公路和旅游公路建设的典型代表。它盘活了一路的山水人文、农业生态资源,吸引了重大项目的目光,催生了旅游、民宿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累累硕果。如今,古天路沿线正成为文旅农融合开发的热门板块,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走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出了满满的获得感,书写出美丽公路助力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典范篇章。
来源:六安交通运输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