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
这片生生不息的红色热土
有太多的故事值得铭记
有太多的精神应当传承
【第4期】
家庭自驾——边关烽火自驾行
全家一起
寻找吉林这片红色热土的星星之火
在小朋友的心中
种下一棵吉林红的种子
让这种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在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破晓——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陈列正在展出。觉醒,划破黎明前的黑暗;雪耻,砸碎侵略者的枷锁;解放,推翻一切不平等与压迫;破晓,吉林迎接美好新中国!

这里用珍贵的文物收藏、丰富的历史照片、最新的科研成果,穿行时空隧道,展示反帝反封建的风起云涌、喋血抗日的艰苦卓绝、人民解放的波澜壮阔。一个个名字,一座座丰碑,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吉林人民谱写的英雄史诗。


杨靖宇烈士陵园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安葬地。园内共有5座古典式琉璃瓦建筑。甬道中央矗立着高5.35米的杨靖宇将军高大戎装铜像,花岗岩基座正面镌刻着彭真同志手书“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

两侧的4个偏殿是杨靖宇将军生平业绩展厅,展出杨靖宇将军青少年时期的遗物和他在抗日战争艰苦岁月里的有关文物、文献、照片等280余件,全面展示了杨靖宇将军光辉而壮烈的一生。

▲图/网信通化

河里抗联老家位于通化县境内,是吉林省第一个省级组织——中共南满省委诞生地,被称为“抗联老家”和“红地盘”。从1933年秋至1936年秋,杨靖宇率部以根据地为依托,组织发动群众组建党组织和各类反日组织,机动灵活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成立了中共南满省委和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东北抗战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鸭绿江国门景区共有铁路、公路两个对朝口岸,是我国目前仅有的汇集两座国门的景区。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横跨中朝两国界江,74年前,朝鲜战争爆发后,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便成为多个主力部队的过江通道以及后勤供应大动脉。大桥全长589.23米,这是连接吉林集安至朝鲜满浦国际铁路的重要通道。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座桥见证了42万名志愿军集结开赴战场,承载了成千上万节车厢军用物资运往朝鲜,运送了一批批回国救治的伤员。



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位于风光秀美的鸭绿江畔、猫耳山下,馆内藏品千余件,有各大军区提供的武器、从烈士陵园出土的烈士遗物等。馆内以新颖的艺术形式和现代陈列手段,展示了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四保临江战役的战斗场面,全面地反映了老区人民奋勇支前的奉献精神。


陈云旧居为砖瓦结构,外墙水泥挂面,房山墙开门,内部构造成“凹”字型,正门上部有肖劲光题写的“陈云同志旧居”匾额。四保临江战役指挥部旧址(陈云旧居)通过大量的珍贵图片和史料介绍了陈云同志在临江工作的经历和“四保临江”战役的详细经过,并陈列着陈云同志的部分工作、生活用品。陈云同志指挥的“四保临江”战役是我党打开东北局面的关键之役,其地位重要、意义重大已为历史所证实。


奶头山抗联密营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1935年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队伍不断得到发展壮大,但抗日斗争形势却变得日趋严峻。面对严峻的抗日斗争形势,开辟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迫在眉睫。

1935年9月中旬,日伪军开始对东满地区进行秋冬季大“讨伐”,为了冲破敌人的军事“讨伐”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保存对敌斗争实力,东满党组织和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于10月初主动撤离了车厂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军长王徳泰同志率领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团挺进奶头山,创建了奶头山抗联密营。随后车厂子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后方机关也相继迁移到了奶头山。

珲春防川景区是中国唯一一个可以同时眺望中朝俄三国景色的地方。登临防川龙虎阁,举目望三国,远眺日本海,感受“雁鸣闻三国,虎啸惊三疆”的防川特色景观。

研学中实地感受 “一眼望三国” 的独特视角,既能直观认知边疆地理风貌,更能在壮阔景致中深化对国土疆域的认知,厚植家国情怀。


到渤海古镇感受穿越千年的盛唐风情。这座古镇根据唐朝时期渤海国历史而建,还巧妙融合了中原盛唐、朝鲜族民俗和俄罗斯风情,让你能沉浸式体验多种文化。

古镇内的“仿唐建筑群”飞檐如翼、朱甍碧瓦,随便一拍都是古风大片。你可以漫步在青石铺就的“古驿道”上,触摸唐代石刻,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还可以换上唐朝服饰,穿梭在小镇里,与各位NPC互动,探秘渤海国的文化与故事。

各种民俗风情演艺让你更加领略盛唐文化的魅力,全天候的表演在渤海国风格建筑的映衬下,为大家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大唐渤海国夜晚的热闹景象仿佛在此刻重现。




延边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郁郁葱葱的延吉市人民公园北侧。由陵园正门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延边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19.28米,代表延边从1928年开始在党的领导下走上革命道路;四面红旗代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四个历史时期;“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八个大字遒劲有力,镌刻出中华民族对革命先烈的铭记和敬仰。

纪念碑两侧,有两座大型雕塑,东侧雕塑反映了延边抗日军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场景,西侧雕塑反映了延边各族人民踊跃支援前线的场面,生动展现了延边人民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日精神。

光东村以丰富的朝鲜族文化和美丽的稻田风光而闻名,在光东村,可以欣赏到错落有致的民居、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沃野千里,“醉”美田园。走在水稻田边的小路,深吸一口气,稻穗与泥土的清香,是收获的喜悦,是秋天的味道,令人心旷神怡。



智新镇明东村位于龙井市东南部,距龙井市15公里,幅员面积88平方公里。其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民俗民风淳朴,是一个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的新农村建设典范。

1908年,明东学校在这里建成,培育了许多反日民族运动人士、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成为延边地区反日启蒙教育的基地,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明东学校遗址上建起了吉林省首家村级博物馆和革命教育广场,推出了接受红色教育、乡村生态休闲游等特色旅游项目。

药水洞抗日纪念地位于和龙市头道镇龙门村。药水洞是东北第一个农村红色政权——药水洞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

1930年7月10日和8月13日,党员代表大会和中共延边第一次代表大会相继在药水洞召开,会上成立了中共平岗区委和延和中心县委。同年10月19日,中共延和中心县委在药水洞召开各区革命委员会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延和县革命委员会。

当年,这个不足百户的革命村庄药水洞,涌现出朴相活、金顺姬等70余名烈士,他们浴血奋战,壮烈牺牲。药水洞点燃的革命星火,化作延边大地的燎原烈焰。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战火的硝烟早已消散
但是未来的故事
需要一代又一代人
通过奋斗书写
传承家国情怀,难忘革命先辈
带着孩子们
踏上这段回望历史的旅程
让红色的种子
在新的希望中萌芽!
编辑:彦召
校对:张也
审核:吴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