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一行28人,参观聊城孔繁森纪念馆。
踏入聊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承载岁月的实物,瞬间将思绪拉回那个风雨兼程的年代。从1944年到1994年,短短50年的生命里,孔繁森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更让“为民”二字成为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
孔繁森工作证
他曾三次主动请缨进藏,在雪域高原上踏遍万水千山。无论是在海拔4700多米的阿里地区跋涉调研,还是为藏族群众解决吃水、上学难题,他始终把百姓的冷暖扛在肩上,用脚步丈量着对人民的深情。即便后来赴新疆工作,这份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热忱也从未消减。他的每一次选择,都不是为了个人得失,而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这份“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正是共产党员楷模本色的最佳写照。
舍小家顾大家孔繁森推母亲
如今,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更需要从孔繁森精神中汲取力量。当面对人生选择时,他的“三次进藏”教会我们要以家国为重,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当遇到困难挑战时,他扎根基层的坚守提醒我们要脚踏实地,在实干中锤炼本领。
走出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的身影依然清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铭记这份精神,更要让其成为前行的动力,用实际行动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担当故事。
1994年大众日报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