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北游”圈粉更多海外游客
——访中国旅游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仲广
9月16日,中国旅游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仲广接受河北日报记者采访。 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摄
入境游,为河北文旅消费市场注入了活力,更为世界了解河北打开了一扇窗。借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办之机,9月16日,河北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旅游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仲广,探讨河北如何圈粉海外游客,激活入境旅游市场,持续提升“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国际影响力。
记者:在您看来,河北在发展入境旅游方面,有哪些优势吸引海外游客?
李仲广:河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全国唯一兼具海滨、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地貌的省份。这里既有邢台大峡谷、张北草原等壮美的自然风光,又有万里长城、吴桥杂技等承载深厚历史的文化遗产。既有邯郸、保定等多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有崇礼冰雪、北戴河海滨等旅游度假区。这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休闲旅游有机融合的资源体系,构成了河北吸引海外游客的独特优势。同时,河北在地理位置上毗邻北京,能精准承接北京庞大的入境游客溢出效应,迅速延伸和扩大海外客源市场。
记者:在京津冀入境旅游大市场中,河北应如何找准自身定位,与京津形成差异化互补和联动效应?
李仲广:京津冀地区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和巨大的文旅协同发展潜力。北京是入境游客到中国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对于河北来说,北京的近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近,还是市场意义上的流量辐射地。专项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入境北京的外国游客向京外的前20条扩散路径中,有4条流入河北,分别是石家庄、廊坊、承德和保定。
我认为,河北应利用京津两大中心城市集聚优势,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结合都市、乡村、文化等主题,推出夏季可避暑、冬季可冰雪的多层次、全季旅游产品,培育环京津主题线路,建设主题休闲度假区,主动承接北京的外溢客源。同时,加大“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品牌推广和项目建设力度。
记者:结合旅游消费新趋势和游客需求新变化,河北应从哪些方面寻求突破,有效提升其在入境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李仲广:入境游是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也是经济增量的驱动器。河北应重视国际市场开发,加强与京津等城市的互利合作,重点规划一批面向入境市场的旅游线路、特色节点城市,建设若干休闲度假项目、培育一流旅游企业和服务品牌,通过“旅游+演艺”“旅游+赛事”等举措,推动入境旅游持续走红。
充分挖掘各地核心资源,实现差异化、主题化发展。秦皇岛聚焦滨海艺术与度假休闲,承德深耕皇家文化与生态康养,张家口突出冬奥遗产与国际冰雪运动,邯郸打造成语文化体验地,沧州彰显杂技武术魅力……通过强化资源整合与线路联动,河北既能有效承接京津客源外溢,又能以独特文化IP和优质体验吸引海外市场关注。
重视软环境建设,持续完善国际化旅游服务设施。河北应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强化科技赋能,重点建设若干彰显中国文化和河北辨识度的国际旅游度假区、都市旅游消费区、工业旅游示范区和乡村旅游集聚区。通过优化入境游政策、提升入境游服务、加强入境游宣传等措施,有效提升入境游客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入境游客。
构建市场化、专业化的国际营销体系。充分发挥长城文化旅游带、张家口奥林匹克公园等知名IP的国际影响力,打造能代表中国形象的国家旅游线路和产品,并融入“你好!中国”的全球旅游推广计划,积极探索海外市场的联动推介新模式。创新与大型在线旅游平台、国际旅行商的合作机制,开展互联网新媒体营销,提高河北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