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阿勒泰位于中国西北部,秭归的云台荒位于中国内陆,两地相距甚远,本来没有什么交集,但因网剧《我的阿勒泰》,让二者有了联系。
网剧《我的阿勒泰》讲述了生长在阿勒泰的少女李文秀在大城市追求文学梦想却屡屡碰壁,只好回到老家与开小卖部的母亲相依为命,文秀渐渐发现了当地之美的故事。
网剧《我的阿勒泰》中展示了阿勒泰地区的美景,一望无际的草原,遍地的牛羊……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一时成为网络热剧。
人们在欣赏《我的阿勒泰》美景时蓦然发现,秭归云台荒不也有这样的景致吗?于是云台荒就有了秭归的“阿勒泰”之说。
下面对比看一下两地的风景。



《我的阿勒泰》剧照



现实中的云台荒
云台荒高山草甸,满眼翠绿,草儿绿油油的,就像绿色的地毯铺在大地上,柔软富有弹性。

羊儿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它们时而低头啃食青草,时而抬头望向远方,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如果这时旁边有一位叼着旱烟的牧羊人,或者是拿着课本的放羊娃,那将是一幅极具乡野情调的风景画。一滴江水,赞3
有关云台荒的文字记载较早,明嘉靖年间《归州志》就提到云台荒,那时称为“云台山”。《归州志》(明嘉靖年间)记载:“云台山,州南一百里”。

清光绪年间《归州志》(1901年)中,依旧记载了云台山,同时注明了其另一名称“云台荒”。《归州志》载:“云台山高万仞,多云。山南隶长阳,山上广数里,一名云台荒(州境称大山为荒)。”
《秭归县志》(1991)记载,“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云台荒为无人烟的野狼出没之地。1956年,山上办起县属云台荒药材场。”

有人说,云台荒的名字来源其地形,云台山顶平坦,远观如台,常年多云雾缥缈,冷僻荒蔓,故名“云台荒”。
云台荒位于秭归县两河口镇南部,与长阳县的榔坪镇、秭归县的杨林桥镇接壤。最高海拔2056.39米,秭归的“高山之巅”,是秭归县地理位置最高点,有“秭归屋脊”之称。
来到海拔两千多米的云台荒,真是站得高望得远。前面大部分是海拔几百米、一千多米的低矮群山,相对较高的山峰离得较远,使得视野格外开阔,放眼望去,山川河谷,森林田野,一览无余。
前方天空中飘浮的云朵,呈立体的堆积形态,云层分明。在山下的小山村,一般只能看到村庄顶上的那片天,望空中云彩,都需要抬头仰视,感觉云彩都是一片一片的,没有立体感。在云台荒,直接平视欣赏。
一滴江水,赞5
看云起云落、观云卷云舒。无风云自来,有风云散开。聚散有时,舒卷自如,观者只需静看,便心随之飞扬。

地理位置高低,人的视野不同。地理位置如此,社会位置亦如此。
一个村就是几百人、一两千人的事儿,一个镇几万人的事儿,一个县几十万人的事儿,一个市几百万人的事儿。一个镇的头等大事,在县里来说只是小事儿,对市来说根本不是事儿。
气象上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就下降6℃,看来不假。云台荒夏季平均温度20℃左右,最高气温只有25℃,是避暑纳凉的胜地。同样烈日当空,山下热浪滚滚,到了云台荒,吹的风是凉爽的,风儿一吹,烦躁的心情一下就消散了。

云台荒山是高山台地地貌,地势相对平坦,坡度较缓,用农村人的话说,都是大坪大淌。这里土壤深厚,土质肥沃,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农作物、药材等植物生长,广袤田野中,各种蔬菜长势喜人。
一滴江水,赞3
云台荒是秭归有名的蔬菜基地、药材基地、养殖基地,白菜、萝卜、番茄、辣椒等蔬菜畅销许多城市。这里的农户普遍富裕,有人开玩笑说,家家都是几百万起步。

风力发电是云台荒的特色,在较远的地方,就能望见云台荒的“大风车”,如同一排哨兵站在山顶上。一台台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山包、山岭间,硕大的扇叶缓慢地转动着,“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

风力发电机附近,听到有“轰隆隆”的声音,好像是飞机从空中飞过,声音久久不停。有人说这是发动机风叶转动的声响,真想不到,转得那么慢还发出这么大的声音,当地人可能早已习惯了。
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云台荒有建设机场的规划。《秭归县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曾提到“着力推进云台荒、罗家芝兰谷通用机场项目建设。”

云台荒虽然比不上新疆的风光,但云台荒有值得去欣赏的风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