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平果市文物保护列表时看到在四塘白虎山有县级文物石刻,出于对石刻的好奇索性就前去参观。石刻书面上写出来的具体位置是政府往东800米的白虎山上,不知道白虎山在何处只能询问当地人联系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白虎山在哪里,最后只能沿着公路往灵马方向走,找不到就返程。
四塘顺着公路走看到第一座山,感觉这座山应该是白虎山,索性就停下脚步往山下走,当看到公路边的文保牌时总算松一口气,这次没有白停留。所谓的白虎山,其实就是这座山面向公路的一边呈白色,而且白色这边的山有点像老虎的脑袋,索性就叫白虎山,石刻就在老虎脑袋下的崖洞石壁上。
虽然是文保,但从路边到崖洞还有一段距离,上山还有一条小路,可能是长久没有人来的原因,小路被荒草覆盖的几乎看不见。顺着小路走知道崖洞下,看到有一间小房子,以为小房子里面放的是保护文物的物资,定睛一看下一身冷汗,里面竟然是金坛,是装人骨遗骸的金坛,而不是装金子的坛子。
石刻在崖洞底下就能清楚的看到,黑色字体的是“大道之行”,落款时间为1935年,题写人李洛乾。“大道之行”旁边还有“愚公移山,改造中国”8个红色字体,8个红色大字的落款时间不详,应该是文革期间。
李洛乾何等人也,查找很多资料并没有查找到此人,姓李的在平果,可能沾亲带故的也只有李兆焯。李洛乾跟李兆焯绑在一起想来有点勉强,不过能够在山体上题字,想来李洛乾既是不是大官员至少是个当地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李洛乾即便不是大人物,能够在山体上题词,而且又是在旧社会,想来至少是个读过几年书的初级知识分子。
更有另一种可能,李洛乾本身只是个工匠,是受人之托在山体上刻字,提出这几个字的则是另有其人。当然,也有可能是李洛乾题字,然后让工匠刻字,假如李洛乾是个文人,想来这些手工细活干不来。李洛乾,名字听起来就是身份有点不简单,但又不知是何人,假如李洛乾是个普通人或者是个旅游者,那这段文字编的就有点多余了。
以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李洛乾至少是个左右逢源的人,要不然怎么能够在山体上刻字,而且还不被环保部门追查。得亏民国时期刻字,要是放到现在,要是在崖璧上刻几个字,极有可能当做破坏环境罪而被捕。以前有几个驴友来我们村爬山,在山洞内题写“陆大有到此一游”的字样结果被职能部门顺着名字找到本人,并且被处罚相当的银文。罚款也就罢,还得到鹿寨去上大学,你说冤不冤?
洞内有窟龛,窟龛内有被破坏过的痕迹,想来窟龛内应该是某个神或者佛的雕像。解放初期消除迷信,很多祠堂、祠庙和寺庙都统一拆除,想来洞内的窟龛极有可能是解放之后被破坏。摩崖石刻或许只是白虎山石刻的一部分,而更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应该是窟龛里面是哪位神仙或者哪位菩萨。
站在洞口迎来一阵凉风,尽管是凉风,但全身没有一丁点的清凉,而是全身都冒汗,冒汗的原因则是洞内拥有很多的金坛。本人不信邪,更是个无神主义者,而且经常爬山洞,看到金坛的不少都没有感害怕,即便是崖洞里面有棺材,棺材破损而露出遗骸,自己都没有被惊吓过,倒是白虎山这里的金坛,自己不仅是吓出一身冷汗,因看到金坛全身发抖,都有点尿湿的冲动。喜欢参观古文物的朋友,有时间何不前来看看,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茶后文,谢谢拜读。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