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舟车劳顿,不必人潮拥挤,济南近郊同样有多彩的文旅体验等您发现。无论是在社区里体验一节公益课,或是走入乡间感受丰收喜悦、体验非遗手作,还是带孩子参与一场田间研学、漫步古村石巷,都能让假期充实而惬意。近郊游以其便捷、舒适、高性价比的特点,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9月17日《济南日报》)
每当假期临近,人们心中对“诗和远方”的向往便愈发强烈。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同至,旅行平台数据显示,“红色、秋色”成为点燃国内旅游消费热情的重要元素。看着朋友圈里刷屏的旅行计划,不少人早已摩拳擦掌——有人盯着12306刷火车票,有人守着旅游平台抢景区门票,还有人早早订好机票,准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远行。
但仔细想想,在这个“人从众”的假期里,我们真的有必要去挤人山人海吗?不妨问问自己:最近一两年,去过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吗?去过灵岩寺、明水古城吗?又是否了解济南近郊藏着哪些美景?估计很多人会突然惊觉:原来美景一直就在眼前,可我们却常常对它们熟视无睹,甚至好几年都没去欣赏过家门口的这些风景了。
所以,远方有远方的壮阔,“家门口”亦有独特的风景。初秋的济南,趵突泉水欢腾跳跃,明府城畔翠柳扶风,整座城市都浸润在诗情画意的秋韵里。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国庆假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将用一场场丰富多彩的近郊文旅活动,告诉人们:家门口的风景同样精彩纷呈,甚至更添一份亲切与温暖。
漫步泉城街头,处处皆是风景:老商埠的百年建筑群焕发新生,红砖墙上跃动着当代艺术的灵光,时尚市集与历史韵味相映成趣;章丘文祖的古村落里,金灿灿的晒秋画卷铺展在青瓦白墙间,非遗手作体验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的光彩;华山湿地公园碧波荡漾,蜿蜒的木栈道串起山水诗意;从市中心的创意市集到山间的东峪翠谷,从融汇老商埠的网红打卡地到柿子峪村的清幽古村,大大小小的景点如明珠散落,串起全域旅游的璀璨项链。在这里,“诗与远方”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向往,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
这座城市的活力,更在“古今对话,传统新生”的交融中绽放。在历史长河中徜徉,济南开埠博物馆用数字光影技术复活百年商埠记忆,蓬皮杜中心授权主题店带来法式艺术的惊艳邂逅;在非遗传承里感悟,趵突泉街道的瑜伽活动与传统养生智慧相遇,各区的非遗手作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在研学旅行中成长,舜耕九州研学基地的“重走长征路”让红色教育生动可感,东峪翠谷的生态秘境为亲子时光增添自然野趣;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石子口村的齐长城乡村艺术节与音乐啤酒节相映成趣,绘就乡村振兴的绚丽图景。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交融,迸发出令人惊喜的火花。
旅游是放松身心、感受美好,并非一定要跋山涉水。对许多人来说,到家门口的宝藏不仅节省时间与成本、让行程更从容,还能让人以崭新视角发现身边被忽略的美好——一场近郊乡村采摘,能亲近自然、享受田园乐趣;一次本地非遗工坊探访,能触摸历史、感受文化底蕴。这些“小而美”的体验,既能让我们重新思考旅游的意义与生活的真谛,还能激活家门口的消费活力:老商埠的文化活动带动周边消费,章丘文祖街道的乡村旅游帮村民增收,柿子峪村的小黄姜借旅游热销全国。这些近郊游项目像消费引擎,拉动餐饮、住宿、文创、农产品销售等行业,成为实实在在的消费新增量。
家门口的风景,也能美得让人心动。这个国庆假期,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过节,走出家门,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身边之美”。去老商埠的艺术展里触摸古今交融,到社区瑜伽课上寻觅身心平衡,在古村晒秋节中邂逅丰收画卷,品泉水边小黄姜飘香传递地道滋味……身边的每一处风景,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去珍惜。因为,最美的风景,往往就在我们身边。(董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