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雨前最后1个晴天
狂奔5个地点
只为“抢收”风雨飘摇前
桂花最灿烂的样子
/
再一起逛逛秋意最浓的地方
PART。1
香积寺:桂雨禅音
香积寺,名字来源于《维摩诘经》中的“香积佛国”,因为满地桂花,更是在世俗意义上名副其实了起来。
过了山门,左右两侧就各有一棵桂树;往里走到大雄宝殿,院中也有数棵,风一来,混合香烛的味道,就有了一种幽微的禅意。
探过舒朗桂枝,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善导塔高高矗立。四面十三层的塔身虽历岁月沧桑,却仍以密檐式宝塔的简洁风骨,穿透时光尘埃。
同样隽永的,还有陀罗尼经幢,以及各色石碑。其中王维《过香积寺》刻碑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句,不仅成了描写寺院意境的千古名句,似乎也更是深秋序曲的轻柔开篇。
寺中小猫都懒懒的,很亲人,有的摸两下就睡着了,仿佛醉倒在花荫里。
PART。2
大兴善寺:秋意入画屏
隔一段时间大兴善寺就会因一样事物火一次,近期则是彼岸花和桂花平分秋色。
五进院落里,古建筑鳞次栉比,处处绿植掩映,秋光里铺开一幅古韵浸透的中式画卷,令人百看不厌。
金桂葳蕤繁盛,风一吹桂香浸满衣襟,虽然花朵不如彼岸花夺目,但是却用气味将秋意发散到了极致。
吹落的桂花,有些落入水缸之中,如同明灭的星星。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雨后的大兴善寺,或许更有超脱尘世的美好。
PART。3
卧龙禅寺:深巷幽香
一种巧合下,前几个赏桂的地点都是名刹——或许“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的桂花,本来就和古寺最为合宜。
卧龙禅寺,西北第一禅林,虽然如今的名气和人流量比不上前面二者,但是自有大隐隐于市的惬意。
赏花的人少,花反而多,成了我的第一印象。门口左手边就有棵金桂,而顺着继续走下去,在最后一进院子的夹道里,一排丹桂热烈绽放。
这座比大雁塔还早500多年的古寺,飘洒出一片藏在都市深处的金雨禅心,隔绝了尘世的喧嚣。
细雨湿桂花,暗香浮动时。趁着雨不大来这里走走,或许也能收获内心的宁静。
PART。4
唐城墙遗址:对望古今
桂花落下会有声音吗?
唐城墙遗址公园,仿佛有一个巨大的结界,绿茵之外是繁华都市,车水马龙仿若开了倍速,加班加点播放着快进的急躁;而在绿茵里,能听到小鸟的啁啾,风拂过树叶的飒飒声,甚至是行人慢慢走路的声音。
风一吹,桂雨满头,但是走在遮天蔽日的苍翠里,非得闻到花香,才能看到桂花的存在。
金黄色的桂花掩映在翠绿的枝叶间,被阳光穿透,显得愈发可爱。
丹桂的存在感就高了很多,远远看去,夹杂在绿色的枝条中是闪亮的橙红色小花朵,香味似乎也飘得更远。
PART。5
小雁塔:淡香隐隐
虽然已经入秋,但是小雁塔似乎还保留着夏时的葱茏。
这里的桂花开得早,今年竟然和绣球花同框出现。
鼻尖的桂花香气已经若隐若现,让小雁塔的漫步更成为了一种被香气牵引的随心。
桂花主要分布在塔下和大雄宝殿西侧,暮色渐浓时,满树“金栗”难再清晰瞧见,但是坐在长凳上,还是能看到散落的小小桂花,这是秋天送来的礼物。
荐福寺的钟声不时响起,定格了一个又一个格子间里看不到和听不到的片段。
今年提早开花又提早谢幕的桂花,再一次留住了短促却明媚的秋日记忆。或许,在雨势渐歇时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被雨水洗净的青砖,闻闻湿冷空气里那一丝倔强的甜香,你会收获一个比晴天更深刻、更安静的西安之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