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2025长江文明论坛期间,长江文化探访交流活动如期举行。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蒋锐应邀出席,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数字技术赋能水文遗产的活化利用》为题作专题分享,系统介绍了该馆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实践成果。
蒋锐指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近年来,博物馆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变革,让沉睡江底的千年水文遗产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通过与前沿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博物馆不仅保护了珍贵的水下文物,更极大地拓展了其文化价值的传播边界,为全球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了“中国方案”。
实施“白鹤梁题刻文物本体和保护环境监测项目”,实现水下遗产的“数字保护”
为更好掌握水下题刻文物本体的具体情况和保护区域的环境监测情况,博物馆实施了“白鹤梁题刻文物本体和保护环境监测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保护体水下建筑体安全性监测、保护体内保存环境监测、文物本体监测、游客监测及管控、遗产预警管理、数据接入服务等13个子系统。
跨界融合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多元共创打造文化传播新空间
为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突破文物保护的传统边界,通过跨界融合实践,与腾讯公司合作,打造“大乔·白鹤梁神女”文创主题皮肤;利用IP(知识产权)赋能文创,推出以白鹤梁题刻“涪州石鱼”为原型的“白鹤梁涪鱼宝宝”IP形象,及“涪鱼宝宝”系列文创产品,包括印有“涪鱼宝宝”形象的挎包、双肩包、冰箱贴、徽章、对联等。
学术对话,科技赋能:以中埃联合申遗共促大河流域文明交流互鉴
一方面,深入开展以白鹤梁题刻和罗达岛尼罗尺为代表的水文遗产在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共同特征和价值研究。持续召开白鹤梁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出联合申遗的路径、策略建议。同时积极推动中埃双方就联合申遗开展多层级、高频次和富有成效的交流互动,推动中埃联合申遗双向奔赴。另一方面,坚持以互惠互利的文化旅游对话与合作,推动联合申遗达成广泛共识基础上的互信互动。2025年9月2日“长江遇见尼罗河”文明对话会在埃及文明博物馆剧院隆重举行,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作为长江文明代表,在“长江遇见尼罗河文明对话会”中亮相;同时,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办,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西部传媒承办的“长江遇见尼罗河”系列文化交流展——“白鹤梁:长江的千年水下记忆”数字文化展在埃及文明博物馆举行,以千年水文记忆与尼罗河文明展开深度对话,推动两大古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中国白鹤梁与埃及尼罗尺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蒋锐表示,下一步,博物馆将和腾讯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白鹤梁题刻保护、利用和展示的全方位数字化开展合作,助力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尺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具体而言,有三方面打算:一是积极参与腾讯2025“探元计划”“繁星计划”,依托腾讯技术能力,构建水下题刻智能体,实现水下保护体内题刻的数字化保护及原址水下保护工程建设过程的数字化复原展示等;二是通过实施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体内题刻三维扫描建模和水下保护体外题刻探摸工作,实现白鹤梁题刻文物的数字化管理和利用工作;三是实施沉浸式数字虚拟展、数字人AI(人工智能)导览、建设景区游览大数据平台等文旅融合场景开发工作。
本次分享交流,充分展现了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活化的广阔前景,也为全球大河流域文明传承与创新提供了重要借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