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这座处处流淌着诗意与历史的古城中,有一处看似平凡却饱经沧桑的地方——皇废基。它静静隐匿于古城中心,是一条长仅116米的东西走向小巷,东接体育场,西连锦帆路 ,却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默默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岁月记忆。
追溯往昔,皇废基所处之地可谓地位尊崇。这里曾是春秋时期吴王宫城“子城”的重要部分 ,周围约十里,彼时的王宫气势恢宏,尽显王者风范,是吴国的权力中枢所在。历经朝代更迭,从战国时楚国春申君黄歇以此为宫城,到秦至元期间宫城的屡毁屡建,这片土地始终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 。
元末时期,张士诚在此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356年,张士诚攻占平江(今苏州),改平江路为隆平府并建都于此,自称吴王,定国号为“大周” 。他在子城原址大兴土木,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王宫,将这里作为治国理政、发号施令的核心之所 。盐民出身的张士诚深知百姓疾苦,在位期间致力于革除元朝弊政,减免苛捐杂税,兴修水利,重视农桑 ,使得江浙百姓生活逐渐安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士诚政权自上而下腐败成风,最终走向衰落 。1367年,朱元璋遣将徐达围攻苏州,张士诚兵败被俘,他的王宫也在熊熊大火中化为一片废墟 ,“王府基”之名由此而来,后因仅存瓦砾场,渐渐被人们称为“皇废基” 。
明代洪武七年(1374),这里又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大案——高启腰斩案 。苏州知府魏观因在子城原址兴建知府衙门,幕僚高启为之撰写《上梁文》,被御史以“兴灭王之迹,开霸主之泾”参奏,最终魏观问斩,高启被腰斩 。此后,再也无人敢在子城原址上重建衙门,皇废基就此荒废 。
岁月流转,到了近代,皇废基迎来了新的变迁 。民国时期,这里逐渐被开发利用,1918年,吴县教育会将皇废基西部的前清左营操练场改建成公共体育场 ;1927年,苏州历史上第一座综合性城市公园——苏州公园在皇废基东部区域建成开放 。此后,周边陆续建成了锦帆路、公园路、民治路等道路,还出现了同德里、同益里等住宅区 ,皇废基从一片废墟逐渐融入了城市的现代生活之中 。
如今漫步在皇废基,仍能感受到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氛围 。斑驳的墙面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而巷子里创意十足的彩绘、精致的小店又为其增添了几分时尚与活力 。这里还有民国元老叶楚伧的故居,建于上世纪20年代,2005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静静伫立在巷中,见证着时光的流逝 。巷内的祥鑫饮食店,是老苏州人喜爱的美食去处,各类小吃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承载着人们的味蕾记忆 。
皇废基,它不仅是一条普通的小巷,更是苏州古城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 。它以独特的方式,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