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因“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故得美名。
米脂,一座被联合国地名保护组织认定的千年古县,早在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就已设县。这片黄土高原腹地,不仅以小米滋养生命,更以窑洞古城书写传奇。
作为全国现存唯一的窑洞古城,米脂保存着中国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窑洞建筑群。古城始建于北宋初年,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三次扩建,形成“两山围三水,四街串古韵”的独特格局。
建筑奇观,中华瑰宝
米脂窑洞古城的中心是十字街,以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为主骨架,儒学巷、石坡和寺口巷等十三条小巷分布两侧。俯瞰全城,形若凤凰单展翅,寓意“凤鸣岐山”。
古城内现存500余处窑洞院落,堪称窑洞民居博物馆。以建筑材料分,有土窑、石窑、砖窑;以形式分,有方口窑、圆口窑和前带廊的窑。
最具特色的是“明五暗四六厢窑”式四合院:正面五孔主窑高大向阳,两侧各两孔暗窑辅助,东西厢房六孔对称分布。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传统等级观念,更展示了实用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历史层叠,文化绵延
米脂古城的演变历经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套为宋元古城(上城),北宋初年始为军事要塞“毕家寨”,后逐渐扩展;第二套为明清古城(下城),明代嘉靖年间修筑,形成如今保存最完整的格局;第三套为民国新城,1930年为防御匪患而建,城墙内侧修窑洞出售,成为中国城防与民用结合的典范。
这里不仅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故乡,还传说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貂蝉的故里。明清两朝,从这座古城走出24位文武进士、105位文武举人,文化底蕴深厚。
活着古城,烟火人间
与其他古城不同,米脂窑洞古城至今依然有人居住生活,充满了市井烟火气息。
漫步石板铺就的街巷,可见店铺林立,生机盎然。人们依然在窑洞里烹饪一日三餐,在相互守望的岁月里经营着各自的人生。
古城内的 高士林故居 是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窑洞四合院代表。这座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的建筑群,采用“明五暗二六厢窑二进式”结构,占地1408平方米,尽显陕北民居建筑精华。
今日米脂,古今交融
2008年,米脂窑洞古城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米脂古城老街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今天的米脂,既珍视传统,也拥抱未来。古老的窑洞与现代生活和谐共存,传承千年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北门“柔远门”巍峨耸立,门额石匾上镌刻的“柔远”二字,寓意着怀柔远人。这座历经沧桑的城门,见证着米脂从历史走向未来的辉煌历程。
米脂,这座从黄土高原生长出来的城市,正以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