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杰雄
我在凉爽舒适的水中仍然感觉夏天并未远去,虽然现在已经是白露节气,我仿佛一条鱼在湖面上、在大江中、在阳光下懒懒浮泳,头上戴着帽,上身穿着衣,谨慎地防范着紫外线对脸颊、对颈背的灼伤。
上岸后,白日下,我更能感受珠三角地区的夏季到每年农历八月中秋还远远没有走完全程,闷热的天气似还远没有到达终点。
记忆中,有一年“冬至”,高温仍如夏日,阳光灼热,温度异常,竟致一户外活动者“中暑”。这在北方人听来或许不可思议,在广佛地区“立冬”前后开启空调睡觉却是屡见不鲜。
在水中,我望见的天空湛蓝如洗,云朵似絮。在这般惬意中,几乎要忘记此时已是公历九月,白露节气已过。“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这北方人熟知的谚语,在岭南却显得有些不切实际。
白露本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意味着“暑天的闷热基本结束”,是“秋季由热转凉的转折点”。然而作为在这片土地生活三十多年的广佛人,我深知这里的秋季总是姗姗来迟。所谓节气变换,不过是古人根据中原气候所定的规律,到了岭南便失了准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是:“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时节,是“凉爽的秋风自北向南吹遍淮北大地”的时候。然而在广佛,公历九月依然暑气蒸人,体感不适。没有“天凉好个秋”之嗟叹,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温度仍可达到30度以上,白露时节常遇“秋老虎”,出现高温晴热天气——
2025年9月1日 ,农历七月初十,据气象部门报道:冷空气袭击北方,多地降温达10℃以上,而南太平洋上台风接连生成,台风前的广佛,阳光猛烈,高温无风,一派“吴牛喘月,人何以堪”的景象。
9月6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万树凉生霜气清,说的是北方;南方多以农历七月十四祭祀鬼魂、祭祖先、荐时食等活动,路边火烛烧天,更兼天热,致浑身似火般的热。
9月7日,农历七月十六,时至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罕见天象“血月”月全食来了,由于受台风影响,月亮不出,本年度的重磅天象奇观,完美错过。
9月10日,农历七月十九 ,北极村最低气温将降至0℃以下,漠河今日开始供暖;而位于雷州半岛的南极村,定是暑热难耐。不要说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就是在佛山,一样是容易使人脱光衣服的天气,跃入大江,享受清凉……
等等这些状况说明祖国南北温差大,广佛的夏天,去得总是格外迟,来得总是格外早。公历三月才过了一半,暑气便悄然而至,仿佛一位不请自来的客人,毫不客气地占据了大街小巷。每年清明节一过,气温更是急速回升,伴随雨季到来,温暖的阳光和丰沛的雨水使草木葱茏,青翠鲜嫩。
这生机勃勃的景象也伴随着烦恼,蛇虫出没活跃,雨过天晴时,小青蛇常常走出小窝,爬上树枝,或趴在潮湿的地面上,疑似等待着谁?户外行走时,必须小心脚下,及时发现“小青”的存在,方能安全无患。
我不是“许仙”,像绝大多数“驴友”一样,我渴望秋天的气息,享受冬天的暖阳,更喜欢无忧地行走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峰峦之间、山水之间。
但是,白露过后暑热的余威仍在,“秋老虎”横行,白天温度仍然居高,广佛的真正秋季要到十月以后才会缓缓而来。在此之前,我只能在水中的片刻清凉中,寻找秋意的预兆。
在水中,我短暂忘记了广佛地区的高温天气,短暂忘记了广佛地区的冬季姗姗来迟,短暂忘记了广佛地区的夏天有半年的时间那么长。天热难耐,但水给了我一个不同的感受,沉浸在江海湖泊中,我暂时忘却了岸上的炎热,感受到了丝丝清凉之意。
游泳上岸后,沉浸式的泡澡,冷却了些许热量,但很快又被周围的热浪所裹挟。我抬头望天,似乎看见几只候鸟飞过,它们似乎也在寻找秋天的踪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